[发明专利]电梯装置及电梯装置的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0131627.3 | 申请日: | 200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294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9 |
发明(设计)人: | 宇都宫健儿;冈本健一;汤村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06 | 分类号: | B66B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日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导向 | ||
本发明是关于具有减低轿厢振动的致动器的电梯装置及电梯装置的导向装置。
在电梯装置中,由于设置在包括轿厢的升降体上的导向装置的导向部与立设在升降路侧壁上的导轨相接触,使升降体沿着导轨进行导向。但是,在该导轨上由于存在安装时的误差、轿厢的荷重引起的挠曲、以及由于时间变化产生的微小错位及弯曲,所以升降体的轿厢在升降时受到这样的导轨错位及弯曲引起的变位干扰,产生轿厢的纵向振动(升降方向)及横向振动(与升降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对乘客造成不快感觉。
现有技术中为了缓和这样的纵向振动和横向振动,在轿厢与厢框之间、或者在厢框与导向部之间,设置为缓和从导轨的变位输入的弹性支撑构件、及防振构件。但是,对于这种弹性支撑构件、防振构件来说,为了得到大的振动绝缘效果需要减小刚性,而为了防止在轿厢上产生偏荷重时的轿厢与其他部分间的干扰,反而需要某种程度加大刚性,所以无法做到在得到充分降低振动效果的同时,又能在轿厢上产生偏荷重时也不产生问题。
因此,上述的仅对轿厢上产生的变位输入被动缓和的弹性支撑构件及防振构件,不能适应随着电梯的高速化而造成的振动程度的增大。
为此,代替上述的被动降低振动方法,而从外部加抑制振动的力的能动降低振动方法正受到关注。其中提出了在线圈中流过电流,在线圈的中央(轴中心)产生磁场,通过在与该磁场相对的位置上配置磁性体制作的反作用挡杆,由磁力实现降低振动的能动方法。
图13是表示在特开平6-9257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使用上述能动降低振动方法的电梯装置一例的断面图。
如图13所示,在支撑轿厢的厢框101上固定支持台102,在该支持台102上安装有可以摇动的在垂直方向(升降方向)伸出的支持臂103。在该支持臂103上设置有与立设在升降路侧壁上的导轨104相接触、旋转的滚轮105。还在支持台102上安装有在水平方向伸出的可以摇动的臂106(反作用挡杆),并与支持臂103相连结,通过该臂106的驱动来驱动支持臂103。
而且在该臂106下方的厢框101上设置有圈绕线圈的电磁感应构件107,通过该圈绕线圈的电磁感应构件107形成致动器的固定部。另一方面,在与该电磁感应构件107上相对位置上的臂106由磁性体制作的构件形成,通过该臂106(反作用挡杆)形成致动器的可动部。
此处为了抑制轿厢的振动,在线圈上流过电流,使之在电磁感应构件107上产生垂直方向的磁场。这样,通过该垂直方向磁场产生的磁力,吸引臂106,强制驱动支持臂103,以便降低传到厢框101上的加振力的强度。这时从电磁感应构件107在垂直方向,即臂106的摇动面内产生磁场。
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上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所以在轿厢上产生偏荷重,使轿厢倾斜的静态变位、及通过致动器的驱动等使致动器的可动部位置变化的动态变位,使致动器的可动部和固定部间的位置关系变化,与没有这些静态变位、动态变位时相比,加在致动器的可动部和固定部上的磁力发生了变化。
为此,这些静态变位、动态变位有时和没有时将产生不同的磁力,但是致动器的控制由于是使用适合没有这些变位时的控制方法,所以不能进行适当的控制,结果就存在致动器的驱动力不能适当动作的问题。另外还可采用判断有还是没有上述静态变位、动态变位,控制致动器的方法,但是这时需要复杂的控制,存在控制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及电梯装置的导向装置,具有即使在产生静态变位及动态变位时致动器的驱动力也可适当动作,可以得到充分降低振动的效果的致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1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