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合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131319.3 | 申请日: | 2000-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350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黄中元;罗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是指一种将散热体与发热组件结合在一起的扣合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将散热体与装设在零插入力连接器上的CPU结合在一起的扣合装置。
随着CPU功率不断提升,CPU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向外散发,则CPU的稳定性及品质将大受影响。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将CPU产生的热量吸收并散发出去,通常需要在CPU上面装设一铝制散热体。该散热体是通过一扣合装置来实现和装设在零插入力连接上的CPU间的紧密接触,其中该扣合装置通常是一扣具,设有:一用来与连接器的第一凸耳相扣接的第一末端,一用来与连接器的第二凸耳相扣接且与该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以及用来抵压散热体使其贴靠在CPU上且位于该第一、二末端间的长形本体部。
现有扣具可参考美国专利第5,671,118号所揭示的扣具50(请参考图1),该扣具50是用来将散热体12固定装设在零插入力连接器4上的CPU 10顶面上,连接器4通常是焊接在主机板(图未示)上。扣具50具有:一与连接器4的第一凸耳42相扣接的第一末端502;一与连接器4的第二凸耳44相扣接且与该第一末端502相对的第二末端504;以及用来抵压散热体12使其紧密贴靠在CPU上且位于该第一、二末端502、504间的长形本体部56。一形成在扣具50第二末端504的顶部的按压部508,使用者可直接用手指来实现解除扣具50的第二末端504与第二凸耳44间的扣接关系,因此,散热体12可根据更换或维修的需要而自由安装或拆卸。
由于有些主机板的设计,在按压部508周围处会设置其它电子组件(例如电容器),会阻碍使用者用手指操作该按压部508或使其根本不可操作,从而造成扣具50的第二末端504与连接器4的第二凸耳44间的扣合或拆卸操作困难。
再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3218065号所揭示的扣具5(请参考图2),与前面美国专利第5,671,118号所揭示的扣具50具有相同的功能。扣具5包括:一第一末端53,其上设有一较低孔54、一较高孔56及一位于该两孔54、56间的肋57;一第二末端53’,其上设有一较低孔54’、一较高孔56’及一位于两孔54’、56’间的肋57’。该扣具5在两末端53、53’间还包括一用来将散热体抵压在CPU顶面上的长形本体部51。该较低孔54、54’是用来与连接器的凸耳相扣合,当需要解除扣具5与连接器间的扣合关系时,是利用一种具有尖端的工具,例如扁平螺丝起子等,穿过较高孔56(56’)而抵靠于相应的肋57(57’)上,然后,通过螺丝起子对肋57(57’)施力来引起末端53(53’)偏移相对应的凸耳42(42’),然后使较低孔54(54’)与凸耳42(42’)间的扣合关系解除,因此,可根据更换或维修的需要来使散热体与CPU相分离。虽然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指操作显得更烦琐,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工具来操作扣具还是不可避免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方便手指直接拆卸,也可以采用工具拆卸的扣合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包括一扣具及一手柄。该扣具设有一长形本体部、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其中该第一臂是自该长形本体部的第一端向下弯折延伸而形成,用来与连接器的第一凸耳相扣合,而第二臂则自长形本体部的第二端向下弯折延伸而形成,用来与连接器的第凸耳相扣合。为了使散热体与CPU紧密贴靠,该长形本体部是抵靠在散热体上。该手柄是位于第二臂较高端,用来方便使用者直接用手指拆卸扣具。另外,该第二臂之两侧边还相对凸设有弹片,该对弹片位于手柄的下方,使用者可采用一工具,例如一扁平螺丝起子,通过该起子的刃部抵靠该对弹片,然后用力使第二臂脱离第二凸耳。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散热器扣合装置具有既可方便手指直接拆卸,也可采用工具拆卸等优点。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扣具与散热体、CPU及零插入力连接器的组合侧视图。
图2是另一现有扣具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与散热体、CPU及零插入力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两种拆卸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请参考图3,是本发明扣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一扣具30及一塑料手柄3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13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无线小区群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用于至少一根光波导的接线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