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00129838.0 | 申请日: | 2000-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51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 发明(设计)人: | 石亚华;余斌;聂红;王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45/00 | 分类号: | C10G4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舒,庞立志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催化剂 硫化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方法。
加氢催化剂包括许多种类,如以脱硫、脱氮为目的加氢精制催化剂;以脱硫、脱氮、脱烯烃、脱芳烃为目的的加氢处理催化剂;以脱金属、胶质和其它杂质为目的加氢保护剂;以生产燃料油为目的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等等。这些催化剂均含有一种催化剂载体和负载在该载体上的第VIB族加氢活性金属和第VIII族加氢活性金属。常用的第VIB族加氢活性金属为钼和/或钨,常用的第VIII族加氢活性金属为镍和/或钴。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保护催化剂的催化剂载体一般选自耐热无机氧化物。加氢裂化催化剂的载体一般选自一种含沸石和耐热无机氧化物的载体。加氢处理催化剂的载体既可以是耐热无机氧化物,也可以是沸石和耐热无机氧化物的混合物。
加氢催化剂中的第VIB族加氢活性金属,如钼和/或钨,第VIII族加氢活性金属,如镍和/或钴,在使用前,均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剂中,在加氢转化过程中,虽然由于原料油中含有硫化物,可通过反应转化成硫化态,但由于在反应条件下,原料油中含硫量过低,硫化不完全,导致一部分金属还原,使催化剂活性达不到正常水平,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进行加氢转化反应之前,需对加氢催化剂进行预硫化。
加氢预硫化的方法大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器内预硫化法和器外预硫化法。
器内预硫化法是一种传统的预硫化方法,它又包括气相预硫化法和液相预硫化法。器内预硫化法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对此,《中国炼油技术》,候样麟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79-281,1991,做了较为详尽的总结。
器外预硫化法也已经有许多报道。
US4,177,136公开了一种烃类原料的加氢处理方法,所述烃类原料含有具有碳-硫键、碳-氮键和碳-氧键的化合物,所述加氢处理方法包括在提高的温度下,将烃类原料与氢和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接触,以除去其中的硫、氮和氧,其改进在于使用了一种硫化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是将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按如下步骤进行预硫化得到的:在没有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将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与元素硫接触,使所述元素硫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催化剂的孔中,在200-600℃将引入硫的催化剂与氢接触。
EP359,356A1提出了两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预硫化方法。一种方法包括(1)在低于210°F(约99℃)的温度下,将催化剂与粉末状的元素硫接触,使所述元素硫基本上进入催化剂的孔中,形成一种混合物;并且(2)在氢存在下,将所述混合物加热至硫的熔化点以上至390°F(约199℃)。另一种方法包括(1)在低于210°F(约99℃)的温度下,将催化剂与粉末状的元素硫接触,使所述元素硫基本上进入催化剂的孔中,形成一种混合物;并且(2)将所述混合物与至少一种选自烃类溶剂和高沸点油的物质混合,形成一种预先润湿的混合物,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预先润湿混合物加热至硫的熔化点以上。
US5,215,954公开了两种预硫化含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包括(1)用升华和/或熔化的方法,将所述催化剂与元素硫接触,接触的温度使所述元素硫基本上进入催化剂的孔中,(2)在液体烯烃存在下,在温度约大于150℃的条件下加热引入硫的催化剂。第二种方法包括将所述催化剂与粉末状元素硫和液体烯烃的混合物接触,并加热得到的混合物至150℃以上。
US5,139,990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含烃类的原料进行加氢处理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得到一种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一种载体材料,该载体材料沉积有一种或多种对含烃类的原料进行加氢处理有活性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2)用含有有机硫化合物的液体介质与步骤(1)的催化剂接触,在催化剂中引入有效量的有机硫化合物,所述有机硫化合物选自如下的一组: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的盐,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盐,硫脲、硫代氰酸铵、二甲基亚砜、3,4-二硫杂己二酸盐、2,2-二硫代乙二醇。
US5,681,787公开了一种含至少一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加氢催化剂颗粒的预硫化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所述催化剂与元素硫接触,接触的温度使至少部分硫进入催化剂的孔中,并且(2)将所述催化剂与至少一种具有至少12个碳原子的含氧烃类接触,得到一种具有降低的自热性质的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98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绿素锌加工工艺及其产品
- 下一篇:内燃机冷却液用缓蚀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