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衣机及洗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28762.1 | 申请日: | 200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0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田亨;岩井隆贺;畑山勉;小岛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39/00 | 分类号: | D06F39/00;C02F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晓虹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衣机 洗衣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具有杀菌功能的洗衣机及洗衣方法。
以往的洗衣机是将洗涤物和水放入洗衣桶内、投放所需量的洗涤剂再经过搅拌后进行洗涤的。此时,洗涤剂中的界面活性剂因与洗涤水中的钙成分反应,产生非溶性的金属皂碱,附着和堆积在洗衣桶的里侧(外周面)或其它部位。当洗涤剂是高级脂肪酸钠组成的粉状皂等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在产生的金属皂碱堆积物上,会进一步附着和堆积从洗涤物分离的纤维屑及污垢等,这些堆积物会吸收水分而使微生物(细菌)繁殖,其结果是产生霉变和臭气,在以后的运转中,这些物质与水一起进入洗衣桶内附着在洗涤物上,不能得到充分清洁的洗涤效果。
特别是脱水兼用洗衣机的洗衣桶,通常放置在贮水桶的内部,在该贮水桶内中的洗衣桶内通过搅拌体回转来进行洗涤。因此,洗衣桶的里侧不与洗涤物接触,而该洗衣桶里侧所面对的部分(洗衣桶的外周面与贮水桶的内周面之间)就会积存从洗衣桶流出的含有金属皂的水,很容易产生上述的问题。并且,一般使用者很难对洗衣桶的里侧进行分解漂洗,再加上,当洗衣桶是合成树脂产品时,为增大强度设置了许多肋,形成复杂的凹凸部。因此,这些部位更容易堆积金属皂碱,进而使纤维屑和污垢附着。
加之,当穿上洗涤物(衣服类)后,会使大量来自人体和外部空气等的细菌附着,即使洗涤后仍会残留在洗涤物上,在洗涤物干燥不充分的状态下,这些残留的细菌会再次繁殖,产生臭气和黄斑,这种现象在使用洗澡水时更加明显,为此,在洗衣过程中,至少在最后的漂洗过程中,有时要避免使用洗澡水,而使用自来水。
另外,对有病人和对病原菌抵抗力弱的婴儿的家庭来讲,尤其要注意洗涤物的卫生。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洗衣桶和洗涤物中的细菌繁殖、抑制发霉、发臭、发黄和产生感染的洗衣机及洗衣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洗衣机具有容纳洗涤物和水并进行洗涤的洗衣桶,同时针对该洗衣桶设有设置部来设置某种固体,该固体通过与水接触而渐渐释放次氯酸,并向所述洗衣桶内供给含有从该固体释放的次氯酸的水(技术方案1)。
采用上述发明,利用向洗衣桶内供给的次氯酸的杀菌作用,可抑制洗衣桶和洗涤物中的细菌繁殖。
在这种场合,向洗衣桶内给水的给水路径可以具有两种路径,即设有可设置上述固体的设置部的路径和不设该设置部的路径,其中至少用设有设置部的路径向洗衣桶内给水是通过选择来执行的(技术方案2)。
由此可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和程序来选择向洗衣桶内供给次氯酸,以产生杀菌作用。
又,也可以将设置上述固体的设置部设在贮水桶的内部,固体向储存在该贮水桶内部的水释放次氯酸,再将含有该释放的次氯酸的该贮水桶内的水向洗衣桶内供给(技术方案3)。
这样可在充分的次氯酸浓度的溶液生成后,将其向洗衣桶内供给。
还可以将上述固体放在具有通水性的盒体内,且可拆卸地设置于设置部(技术方案4)。
这样便于对该固体的处置和装卸。
还可以具有向洗衣桶内给水的给水路径,同时该给水路径具有向洗衣桶内注水的注水部,在该注水部上设有设置部,放在具有通水性的盒体内的固体设置于该设置部(技术方案5)。
由此可利用具有给水路径的注水部来设置固体。
在向洗衣桶内供给洗澡水时,最好加大向洗衣桶内的次氯酸供给量(技术方案6)。
如上所述,由于在洗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故通过向洗衣桶内加大次氯酸的供给量,就会获得更加有效的杀菌作用。
本发明洗衣方法的第1特征是,要经过用含洗涤剂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含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不含洗涤剂和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技术方案7)。
采用该方法,不仅可有效地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而且洗衣桶和洗涤物中不会残留特殊的臭味,还可防止洗涤物掉色。
本发明洗衣方法的第2特征是,要经过用含洗涤剂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不含洗涤剂的水浸透和脱水以洗涤洗涤物的阶段、然后用含次氯酸的水洗涤洗涤物的阶段(技术方案8)。
采用该方法,不仅可有效地获得次氯酸的杀菌作用,并且还可节省水的用量。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整体剖断侧视图。
图2为整体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操作面板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为给水路径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5为贮水桶部分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6为固体单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7为电气构成概略图。
图8表示次氯酸的浓度与杀菌效果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8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大器电路
- 下一篇:用于通过相互呼叫进行话音邮件检索的选择性消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