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造纸废料污泥的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28041.4 | 申请日: | 200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55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国和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00;C05F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造纸 废料 污泥 微生物 菌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造纸工业废水微生物降解后的残余物污泥的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污泥制备的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在造纸工业中,为了进行废水净化以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有些企业采用的是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即在专用的净水池中放入微生物菌种来降解废水中的木质纤维,经净化的水排放后,剩余的糊状物质即污泥,主要含氮、磷、钾等有机成分,但是它们的含量太高,且pH值偏高呈碱性,不宜直接施入土壤作为肥份,目前这些污泥没有合适的处理方法,企业一般是在污泥水份蒸发成干性污泥块后再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废料外运填埋或占地堆积,日久天长便堆积如山并破坏了土壤成分,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而许多企业正是因为污染问题而被迫关停并转,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用合理的费用综合治理造纸废料污泥的方法。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造纸废料污泥制备的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将造纸废料污泥全部转化为可作为植物肥份的微生物菌肥,从而既有效地治理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节约污泥治理费用,还可以为企业产生新的经济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含有微生物菌种的污泥中加入了造粒剂如高岭土,加入了固氮剂如沸石,加入了中和剂如白云石、重钙等酸性碳酸盐,按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制得本发明的微生物菌肥,具体各组分的重量含量为每10份污泥,应加入4~6份高岭土,3~5份沸石,2~4份白云石、重钙等酸性碳酸盐,采用高岭土作造粒剂、沸石作固氮剂、白云石和重钙作中和剂,是因为它们在具有相应特性的前提下还具有原料易得且成本低的特点,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制成品微生物菌肥的成本,造粒剂高岭土的作用在于提高原料的塑性便于造粒,固氮剂沸石不仅具有固氮性还具有离子交换性、吸附性,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氮、从土壤中吸收有益植物生长的离子储存起来,在植物需要时通过离子交换供给植物直接吸收,中和剂白云石、重钙等酸性碳酸盐可以微调土壤的酸碱环境,使土壤始终呈弱酸性,确保植物具有合适的生长环境。该微生物菌肥的主要有机肥份重量含量如下:N为0.6%~1.2%,P为0.2%~0.5%,K为0.6%~1.2%,最终制成品微生物菌肥的酸碱性pH值为6~7。
制备该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为加入造粒剂、固氮剂、中和剂混合搅拌,即在装有造纸废料污泥10份的搅拌池中加入造粒剂如高岭土4~6份,加入固氮剂如沸石3~5份,加入中和剂如白云石、重钙等酸性碳酸盐2~4份,并视造纸废料污泥的碱性加入适量的盐酸中和混合物的碱性,由于造纸废料污泥的碱性pH值约为7.6~8.2,因此盐酸应加入1~3份,以保证将混合物的酸碱性调节为pH值6~7为宣,必要时还可以加入适量的水以利于各组分均匀混合,将以上物质混合搅拌使其充分混合成糊状;第二步为筛选除渣,即将第一步中得到的糊状混合物再经筛选除去大尺寸杂质后沉淀,取其沉淀物;第三步为挤压,即将第二步所得到的沉淀物送入挤压机挤压,除去多余的水份,并将沉淀物挤压成细条状;第四步为造粒、干燥,即将第三步所得到的细条状中间产品送入造粒机造粒,并将颗粒干燥。经以上四步即制得本发明的微生物菌肥。在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组分最佳的配比是:每10份造纸废料污泥中应加入造粒剂高岭土5份,加入固氮剂沸石4份,加入中和剂白云石、重钙等酸性碳酸盐3份,盐酸的用量视造纸废料污泥的碱性来确定,在造纸废料污泥的碱性pH值约为7.6~8.2时,根据以上重量配比,应加入盐酸2份。
由于在制备微生物菌肥时已将造纸废料污泥完全利用,因此有效地治理了造纸废料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制得的微生物菌肥作为一种肥料,使造纸企业在造纸废料污泥的治理上不仅节约了治理费用,还可为企业赢得新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国和,未经朱国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80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