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麦克风无效
申请号: | 00126820.1 | 申请日: | 200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282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投野耕治;松本直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0 | 分类号: | H04R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克风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特别是一种声音接收口设置在麦克风臂的末端部,麦克风单元设置在麦克风臂的连接近端侧的麦克风,这样就能获得重量轻,尺寸小和音质改进的麦克风。
这类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通常具有许多种。总的来说,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通过如头带的固定机构固定在讲话者的头部上,用作声音接收器的麦克风单元设置在由固定机构延伸至讲话者口部的麦克风臂的末端部上。
然而,在上述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中,由麦克风单元引出的导线必须敷设在麦克风臂上以便与固定机构相连接。为此,对于屏蔽敷设在麦克风臂上导线的部件和抗脱接的弯曲强度来说,就不能保证麦克风臂的可靠性,这是非常不好的。
此外,为了支撑麦克风单元和麦克风臂的重量,麦克风臂自身和固定机构必须做得非常坚固。为此,整个管状麦克风的重量和尺寸就增大了,重量和尺寸的减小就被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
本发明就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具有良好音质的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构成的麦克风,具有麦克风臂,其可靠性被加以改进以减小麦克风重量和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声音接收口设置在由固定机构延伸至讲话者口部的空心麦克风臂部的末端部,麦克风单元设置在麦克风臂部的固定机构侧端。
根据如上述设置的麦克风,由麦克风臂部的末端部的声音接收口所接收的声音在空心麦克风臂部中传导以输入给固定机构侧端上的麦克风单元。因此,由于没有导线敷设在麦克风臂部上,就无需考虑屏蔽导线的部件和麦克风臂部的弯曲强度,还能使麦克风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图1表示通过将本发明的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与耳机整体连接而获得的耳机组的透视图;
图2表示沿图1中线A-A的放大剖视图;
图3表示耳机组使用状态的外视图;
图4a表示麦克风臂上没有设置风罩时所获得的声波曲线图;
图4b表示麦克风臂上设置了风罩时所获得的声波曲线图;
图5表示将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与头带耳机整体连接而获得的头带送受话器的透视图;
图6表示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用作耳环式麦克风情况下的透视图;
图7表示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用作颈带式麦克风情况下的透视图。
下面参考附图,用与耳机整体连接的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举例描述本发明的麦克风的一个实施例。
图1表示与耳机整体连接的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的总体外视,图2表示沿图1中线A-A的放大剖视图,图3表示使用状态的外视图。
在麦克风主体1中,插入空心(象一直管)麦克风臂2,设置在臂近端部上的凸缘部2a与麦克风主体1连接并固定在其中。麦克风臂2由弹性材料,如软橡胶材料或具有柔性和形状存储性能的软树脂制成。例如,麦克风臂2的长度可设定为100mm。如果麦克风臂2的长度非常短,那么信噪比(S/N)就降低了。为此,麦克风臂2的长度设定为一预定的长度或更长。
另一方面,麦克风臂2的末端部被填塞。然而,在靠近末端部的周表面设有数个声音接收口3,讲话者的声音从声音接收口3传导给麦克风臂2。由如海绵材料构成的风罩4固定在声音接收口3上。虽然风罩4不一定要固定,但由于风的缘故,声音接收口3产生噪音时,通过固定风罩4就能消除风所带来的影响。
这里,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的麦克风单元从后端容置在麦克风主体1中,以使声音接收器对着麦克风臂2,麦克风主体1用一个具有通风孔6a的罩6封闭。更具体地说,由声音接收口3传导给麦克风臂2的声音通过麦克风臂2的内部输入给麦克风单元5。
此外,在麦克风主体侧1的麦克风臂2上设有数个通风孔7。通风孔7覆盖有如用作通风阻件的未编织纤维品8,窗孔9设置在麦克风主体1上以便通过未编织纤维品8与通风孔7相连通。
上述叙述用的管状麦克风构成一个所谓的耳机组,以使麦克风主体1与耳机主体10整体连接。扬声器11容置在耳机主体10中,耳机主体10设有一耳塞12。从麦克风单元5和扬声器11延伸的电线通过软线13引出以便与插头14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的耳机组,麦克风的耳塞12固定在讲话者的一只耳朵上,覆盖设置在叙述用管状麦克风的末端部上的声音接收口3的风罩4能够位于讲话者的口部。更具体地说,通过风罩4从声音接收口3传导给麦克风臂2的声音作为声音信号经过麦克风臂2的内部输入给容置在麦克风主体1中的麦克风单元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6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