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室型空调装置与多室型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26483.4 | 申请日: | 2000-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291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8 |
| 发明(设计)人: | 西原义和;浅田德哉;石川宜正;高原务;青孝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F3/06 | 分类号: | F24F3/06;F24F1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昭坤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室型 空调 装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多室型空调装置,具备
(a)具有容量可变型压缩机(6)、室外热交换器(8)、致冷剂液体侧主管(14)、致冷剂气体侧主管(18)、及电动膨胀阀(7)的1台室外机(2),
所述致冷剂液体在所述致冷剂液体侧主管中流动,
所述致冷剂气体在所述致冷剂气体侧主管中流动,
(b)多台室内机(4a、4b、4c),
所述多台室内机的各台室内机分别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2a、12b、12c),
(c)设置于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多台室内机之间的在从所述致冷剂液体侧主管分支的致冷剂液体侧分支管(16a、16b、16c)、从所述致冷剂气体侧主管分支的气体侧分支管(20a、20b、20c)及所述致冷剂液体侧分支管设置的电动致冷剂分配膨胀阀(22a、22b、22c),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室内机(4a、4b、4c)具有
存储设定室内温度用的室内温度设定存储手段(52)、
检测室内温度用的室内温度检测手段(36a、36b、36c)、
检测室内湿度的室内湿度检测手段(37a、37b、37c)、
检测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配管温度用的配管温度检测手段(39a、39b、39c)、
依据所述室内温度设定存储手段与所述室内温度检测手段,计算所述设定室内温度与所述室内温度的温度差用的温差计算手段(50)、
存储所述各室内机的各额定容量用的额定容量存储手段(56)、
存储所述各室内机的机种类型的机种类型存储手段(57)、
存储所述各室内机是处于运行状态还是处于停止状态用的运行停止存储手段(54)、
依据所述室内温度检测手段检测出的室内温度与所述室内湿度检测手段检测出的湿度,设定目标配管温度,然后加以存储用的目标配管温度设定手段(55)、
控制所述电动膨胀阀的开度用的膨胀阀开度运算手段(64)、
控制所述容量可变型压缩机的容量用的压缩机频率运算手段(62)、以及
把各室内机的所述目标配管温度中最高的目标配管温度设定为控制配管温度用的控制配管温度设定手段(84),
所述压缩机频率运算手段把所述控制配管温度与被采用为所述控制配管温度的室内机的所述配管温度加以比较,控制所述室外机的所述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阀开度运算手段把所述控制配管温度与被采用为所述控制配管温度的所述室内机的所述配管温度加以比较,控制所述电动膨胀阀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具有室外送风机,
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容量的控制同步地控制所述室外送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种类型存储手段能够改变在所述各室内机存储的所述目标配管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选择为所述控制配管温度的所述室内机在所述运行停止存储手段存储了停止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配管温度为第2高的目标配管温度改为控制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除湿运行,而其他室内机进行冷气运行时,设定为不根据所述目标配管温度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除湿运行时,其他室内机中,有从负荷常数存储手段得到的负荷常数比某一设定的负荷常数低的负荷常数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其他室内机进行冷气运行的情况下,也根据各室内机发送来的目标配管温度设定控制配管温度,所述控制配管温度控制在比所述配管温度还要低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除湿运行时,其他室内机进行冷气运行,并且室内送风机的风扇速度以最低速度运行时,所述各室内机发送来的目标配管温度中最高的目标配管温度被设定为作为控制对象的控制配管温度,所述控制配管温度控制在比所述配管温度还要低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64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