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座无效
| 申请号: | 00126040.5 | 申请日: | 200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286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 发明(设计)人: | J·O·赖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K1/00 | 分类号: | H01K1/00;H01K1/4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建晖,杨松龄 |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座 | ||
本发明涉及到电灯泡,具体涉及到它的灯座。
电灯泡,特别是那些采用各种尺寸的Edison灯座也就是普通螺纹灯座的电灯泡具有一种三个零件的灯座,它包括一个导电的眼孔部分和一个独立但又由一个玻璃绝缘子保持在一起的导电的螺纹部分。这种灯座是在自动化设备上制造的,利用玻璃熔炉制成绝缘子并且将单独的导电零件连接到一起。每年都要制造数十亿计的这种灯座,并且这些灯座构成了许多种灯泡成本中的基本要素。加热和熔化玻璃的成本以及维护玻璃熔炉的成本都分摊在灯座的成本中。因此,从技术上需要改进,以便用更低的成本生产灯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灯座的产量。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灯座的新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省掉灯座上的玻璃绝缘子。
本发明在一方面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为发光灯泡的灯座提供一个绝缘件,它包括一个用热塑性塑料制成的电绝缘体,并且具有第一表面,与其隔开的第二表面,以及分开第一和第二表面的一个侧壁。侧壁的结构提供了第一面积,用来初步接收一个导电部件,以及一个第二面积,用来随后将导电部件固定在绝缘件上。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发光灯泡的灯座包括一个用热塑性塑料制成的电绝缘体,并且具有第一表面,与其隔开的第二表面,以及分开第一和第二表面的一个侧壁。侧壁的结构提供了第一面积,用来初步接收一个导电元件,以及一个第二面积,用来随后将导电元件固定在绝缘件上。第一表面上附带有一个导电的眼孔,而导电元件延伸越过第二表面。导电元件具有带有一个凹角部分的第一端,其末端接触到第一面积,并且具有与第二面积接触的第二端。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正面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元件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3是类似于图1的一个正面截面图,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制成的灯泡。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及其他和进一步的目的、优点和作用,可以参照着上述附图阅读以下的说明和附带的权利要求书。
具体地参见附图,如图1所示,发光灯泡的灯座包括一个用例如聚乙烯等热塑性塑料制成的电绝缘体12,并且具有第一表面14,与其隔开的第二表面16,以及分开第一和第二表面的一个侧壁18。侧壁的结构提供了第一面积20,例如是一个凸缘21,用来初步接收一个导电元件22,还提供了一个第二面积24,用来随后将导电元件22固定在绝缘体12上。面积24设有一个可以变形的突起25。第一表面14上附带有一个导电的眼孔26,并且导电元件22延伸越过第二表面16。
优选用黄铜或是铝制成的导电元件22具有带有一个凹角部分29的第一端28,凹角部分的末端30接触到第一面积20,而第二端32接触到第二面积24。如图所示,元件22是带螺纹的。
在装配时,附带有眼孔26的绝缘体12按照两种方式之一与元件22配合。其第一端可以弯曲并且能卡合固定到凸缘21上面;然而,最佳的方法是从开口端将绝缘体12装入元件22中,如图中箭头36所指的方向。当变形的突起25被弯到凹角部分29上面时产生的摩擦力可以在完成装配之前保持绝缘体12的位置。突起25的变形最好是通过施加热达到软化而获得的,可以用直接或开放的火焰加热、或者是采用红外线辐射、超声波等等来加热。为了避免元件22随着绝缘体12转动,如图2所示,凹角部分29的表面29a上设有沟槽或是齿29b。
将完成的灯座10装到一个包含光源的玻璃罩40上,光源可以是一个白炽灯丝,一个电弧管,一个发光二极管阵列,一个电荧光器件,或者是其他光源。通常是通过焊接将第一电引线42连接到眼孔26,并且将第二电引线44连接到元件22。
这样就为光源提供了一种新式灯座,由于不需要操作和维护玻璃熔炉,这种灯座造价便宜并且能够节能。
尽管以上是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来说明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然还可以在不超出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实现各种各样的修改和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未经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6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