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中药复方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25404.9 | 申请日: | 200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45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5/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中 复方 注射液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非水中药复方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在祖国传统中药方剂中,系以二味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中药复方的药味配伍是在中医药性理论和病机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味中药的有机配合,在长期临床应用中,配伍已成为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中药药味配伍不是简单的化学组合,有所谓药性的相须相使配合,在化学上可表现为药味配伍使得某种成分影响另一种或几种成分的化学特征和生物作用。
在中药传统剂型中没有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与发展是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的突破,是注射剂独特的剂型优点和中医危急重症治疗用药的需要决定的。中药注射液是在传统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剂型,它使用剂量少、起效快,化学成分基本明确,克服了中药传统剂型的许多弊病。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内、穴位、静脉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药注射剂即开始研制,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有20多个品种用于临床。70年代,全国各地试制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约有700多种,80年代,在适用于急症治疗的中药制剂中,注射剂已占很大比重,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新剂型已基本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现代分析、分离、鉴定等方法对传统中药方剂的深入研究,现已证明:在以水为溶媒的传统复方汤剂中,各药味间并不是简单的加和,它们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当这些化学反应发生在有效成分之间并生成沉淀,这类方剂在改制成注射液时,将影响产品的质量,在制备过程中,药效成分将会损失。如当黄连与黄芩配伍,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小檗碱与和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甙在水溶液中相互结合,生成水溶性小的物质而产生沉淀,致使在制备水溶液剂型时,该沉淀物作为杂质而被去除,这样,必影响产品的质量与产品的疗效。
70年代时期,有许多长期用于临床且疗效明确的传统古方、验方被开发成注射液。这些产品在用于治疗急症病人时,其疗效是其他剂型无可比拟的。而中药复方独特的配伍和低毒性,在治疗某些顽固性疾病与疑难杂症时,连西药也望尘莫及。但是,随着中药注射液的发展和完善,中药复方配伍的沉淀问题已得到高度重视。目前,在中药注射液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沉淀的产品,已全部被淘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新型的非水中药复方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使许多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制成注射液成为可能,同时可提高中药复方注射液的稳定性,保证疗效。
本发明公开的非水中药复方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按处方量取适量注射液溶媒和助溶剂,投入处方规定量的中药浸膏,搅拌使之溶解,适当加热。待完全溶解后,用所用的溶媒加至体积总量,使助溶剂与注射液溶媒体积比为1∶1-60;药液经粗滤、精滤,灌装于合适的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封口,100℃灭菌30-45分钟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浸膏是指中药复方配方提取物经精制获得的活性成分提取物,可检测的已知成分含量≥40%。
本发明所述的注射液溶媒是指无水乙醇、1,2-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苯甲酸卞酯、注射用油及这些溶剂的混合液。
本发明所述的助溶剂是指氢化蓖麻油、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本发明所述的惰性气体是指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
本发明以非水溶媒系统作为中药复方注射液的稀释剂,阻止中药复方之有效成分间在水溶液中的沉淀反应,克服在制备过程中沉淀物的生成而使有效成分损失,制成的注射液质量稳定,当与250ml或500ml的生理盐水混合,二小时内未见沉淀析出。微粒测试显示:与生理盐水混合后,大于25μm的微粒数量未见明显变化。其产品可供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
本发明首次提出以非水溶媒系统制备中药复方注射液,解决了水针中药复方注射液易产生沉淀、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使许多疗效显著的中药复方配方制成注射液成为可能,为增加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品种提供了新途径。
实施例一:黄连、黄芩复方注射液
1.处方
黄连(以盐酸小檗碱计) 1.0g
黄芩(以黄芩甙计) 3.0g
1,2-丙二醇 500ml
聚乙烯吡咯烷酮PF12 30.0g
无水乙醇 加至1000ml
2.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中药研究所,未经上海市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5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