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漆实木材料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22930.3 | 申请日: | 200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281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君 |
主分类号: | B27K5/04 | 分类号: | B27K5/04;B05D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木 材料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漆实木材料的制作方法,还涉及核辐射技术的应用领域。
现有技术中的木材处理方法有浸蜡,即将蜡加热后将木材浸入其中,蜡浸入木材使木材不易变形,并可防腐防潮。但木材的硬度、耐磨、阻燃性能并未提高。在木材表面贴附其它硬质材料可以增加表面硬度,但是并不能增加木材的强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级木材如:红木、松木等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使用这些木材,势必要砍伐大量的森林资源,给环境带来巨大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的缺欠,提供一种浸漆实木材料的制作方法,用速生经济木材,加工成优质木材。
本发明由以下工艺实现,将干燥好的木材放入密闭容器中,抽真空达80-140Pa,保压2-20小时,然后将浸渍液倒入密闭容器中,用氮气加压至2-6MPa,保压2-10小时,倒出残液;再放入辐照室加压至2-6MPa,同时对木材进行核辐射照射,累计剂量1-10KGy,取出即可。
本发明中的浸渍液由按体积甲基丙烯酸甲酯[CH2=C(CH3)COOCH3]和丙烯酸丁酯[CH2=CHCOOCH2(CH2)CH3]共800-1200份、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O=P(OCH2CHClCH2Cl)3]60-140份、丙二醇60-100份、乙醇[CH3CH2OH]6-14份组成浸渍基液,然后加入EDTA二钠盐[(NaOOCCH2)2NCH2N(CH2COOH2)2·H2O]1-2克/1000毫升浸渍基液、红色精2-8克/1000毫升浸渍基液混合而成。
本发明中的的浸渍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CH2=C(CH3)COOCH3]和丙烯酸丁酯[CH2=CHCOOCH2(CH2)CH3]的体积比为100-0.2。
本发明中的核辐射照射的辐射源为钴60(Co-60)或铯137(Cs-137)。
本发明工艺简单,采用化学浸渍、核辐射照射、加压等系统处理方法,将一般经济木材低品位改变性能加工成硬度高、强度大的优质耐磨木材,替代红木等高级木材,可大大降低对森林的砍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将干燥好的杨木刨光板放入1200ml密闭容器中,抽真空达80-140Pa,保压8小时,然后将甲基丙烯酸甲酯550ml和丙烯酸丁酯450ml、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100ml、丙二醇80ml、乙醇10ml,EDTA二钠盐1.5克、红色精4克混匀倒入密闭容器中,用氮气加压至4MPa,保压6小时,倒出残液;放入辐照室加压至4MPa,用钴60对木材进行核辐射照射,累计剂量5KGy,取出即可。
实施例2:
将干燥好的杨木刨光板放入1200ml密闭容器中,抽真空达80-140Pa,保压2小时,然后将甲基丙烯酸甲酯800ml和丙烯酸丁酯8ml、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140ml、丙二醇60ml、乙醇14ml,EDTA二钠盐1克、红色精8克混匀倒入密闭容器中,用氮气加压至2MPa,保压2小时,倒出残液;放入辐照室加压至6MPa,用钴60对木材进行核辐射照射,累计剂量1KGy,取出即可。
实施例3:
将干燥好的杨木刨光板放入1300ml密闭容器中,抽真空达80-140Pa,保压12小时,然后将甲基丙烯酸甲酯170ml和丙烯酸丁酯850l、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140ml、丙二醇140ml、乙醇6ml,EDTA二钠盐2.5克、红色精2克混匀倒入密闭容器中,用氮气加压至6MPa,保压2小时,倒出残液;放入辐照室加压至2MPa,用铯137对木材进行核辐射照射,累计剂量10KGy,取出即可。
本发明中,红色精为一般商品,主要作用在于着色,其用量可根据成品的色泽要求增减。辐射源以钴效果最好。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成品的硬度。所选木材可以是杨木、榆木等速生树种,根据所选的树木不同,调整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经过处理的木材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红木标准,处理深达木材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君,未经刘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2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