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氢合金和镍-金属氢化物充电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00122528.6 | 申请日: | 200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283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14 |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孝雄;岛聪;新谷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C22C1/02;H01M4/04;H01M4/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金属 氢化物 充电电池 | ||
本发明涉及吸氢合金,具体涉及可用于形成镍-金属氢化物充电(二次)电池负极的吸氢合金。
传统上,包括例如La、Ce、Pr、Nd和Sm的稀土元素混合物的混合稀土合金(以下称为“Mm”)以及用各种元素替代部分Ni而形成的镍基合金广泛充当用于形成镍-金属氢化物充电电池负极的吸氢合金。
众所周知,在这些材料中,含钴合金能吸收数量相当多的氢,当用于负极时,在储氢状态下粒径不易下降,在碱性下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可有效提高镍-金属氢化物充电电池的寿命。
另一方面,也公知较低钴含量更适合改善高比率放电性能。认为该原因是钴含量的下降促进了粒径的下降,从而导致每单位重量的表面面积的提高。
为解决传统工艺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吸氢合金,可改善高比率放电性能,而抑制粒径下降,循环使用寿命性能等于或高于传统合金,即使当其钴含量下降时,具有高容量。
本发明基于如下发现,当吸氢合金具有相当高的La含量并含有相对少量但比杂质水平高的碱土金属(即Mg或Ca)时,尽管能抑制粒径下降,合金可改善高比率放电性能,而保持其高容量,即使当其钴含量下降到小于传统的公知水平时,可抑制粒径下降。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主相中具有CaCu5型晶体结构的吸氢合金,其中合金的La含量范围在24wt%-33wt%之间而Mg或Ca含量范围在0.1wt%-1.wt%之间。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也涉及上述合金,其中合金的钴含量不大于9wt%。
当本发明的吸氢合金用于碱性充电电池的负极时,可提高电池的容量,可改善高比率放电性能,即使在低钴含量下可抑制粒径下降,从而使电池成本下降。
图1是例子1的吸氢合金的X-射线衍射图。
在本发明的AB5型吸氢合金中,为改善高比率放电性能并抑制粒径下降,含有Mg或Ca的含量在0.1-1.0wt%之间。此外,为提高吸氢量并控制氢的平衡压力,合金中的La含量设定在24wt-33wt%范围之间。因此,与传统合金相比,本发明的吸氢合金具有高容量,可改善高比率放电性能,并抑制粒径下降,可提高即使低钴含量下抑制粒径下降的性能。
例如,该吸氢合金可以按如下化学式表示:
LauRvMgwNixCoyMz,和
LauRvCawNixCoyMz
其中R为不是La的稀土元素,M是从由Mn、Al、Si、Sn、Fe、Cu、Ti、Zr和V等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元素,优选La含量为24-33wt%,R含量为15wt%,Mg或Ca含量为0.1-1.0wt%,Ni含量为50-60wt%,Co含量为9wt%或更低,而M含量为3-10wt%。在此,元素成分比按原子比(u、v、w、x、y和z)表示。通过将每个元素的重量百分比除以其相应原子量,然后用La和R的组成比总和对所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La和R归类为“A”元素,可得到这些原子比。因此,通过定义u加v等于1。因为R为不是La的稀土元素,M是从由Mn、Al、Si、Sn、Fe、Cu、Ti、Zr和V等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元素,原子量的加权平均用于R和M。除少量加入的Mg和Ca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之外,根据如下等式,计算属于“B”的元素与属于“A”的元素的比率为B/A比率:B/A比率=(x+y+z)/(u+v)。
而且,在本发明的AB5型吸氢合金中,A部分的其余部分包括不是La的一种或多种稀土元素,而B部分的其余部分包括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例如Ni、Co和Mn和/或Al等。优选B与A的原子比率B/A为4-7,更优选为5-7,最佳为5-6。
优选用于本发明的AB5型吸氢合金是主相中具有CaCu5型晶体结构的吸氢合金。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主相中具有CaCu5型晶体结构的吸氢合金”表示为一种吸氢合金,尽管通过剖面金相分析部分观察到偏析相,由XRD记录的衍射图表明有CaCu5型合金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2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