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用菌培养料无效
申请号: | 00121869.7 | 申请日: | 200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292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胡建伟;龚明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塔里木农垦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12N1/14 |
代理公司: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新林 |
地址: | 843300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培养 | ||
本发明属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食用菌培养料。
我国的甘草资源非常丰富,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酿造和轻工等行业,是生产甘草浸膏或流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制品的原料,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甘草渣,一般只作废料垃圾堆积、燃烧等简单粗放的方式处理,即浪费有限的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目前,在食用菌栽培常用的培养料中一般以棉籽壳、农作物秸杆、木屑等作为主料,其选料原则是在满足食用菌碳源和氮源的前提下,根据当地资源确定培养料的主料,而甘草渣不仅碳源丰富,而且还含有许多药物成分,如能利用甘草渣栽培食用菌,即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目前还未见此类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甘草渣资源,提供一种甘草渣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料,以改善食用菌的品质及提高食用菌的营养保健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食用菌培养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甘草渣30~95%、棉籽壳0~65%、糖1~1.5%、氮盐1~1.5%、磷盐0~1.5%、钙盐1~2.5%、多菌灵0.2~0.4%。
食用菌培养料中,拌水量为各组分总重量的120~150%,水分过低,菌丝的生长速度慢,抗杂菌能力弱;水分过高,培养料的粘度大,菌丝难以生长;另外,甘草渣和棉籽壳要求没有腐烂、霉变。
按食用菌常规栽培方法,使用本发明的培养料栽培出的食用菌(平菇、香菇、鸡腿菇、灵芝、木耳等),由于在甘草渣中含有少量的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其中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对治疗溃疡、药物中毒有明显作用,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止咳镇痛、抗菌消炎、抗癌都有作用,此外,甘草甜素、甘草次酸还是一种食品矫味剂,因此,食用菌体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了这些成分后,不仅食用菌感观好、品质提高、而且味道更鲜美,还有明显营养保健效果;此外,采用本发明的培养料栽培出的食用菌的成本与其它常规配方栽培出的食用菌成本相当,甚至略低,经济效益好,同时还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制备100kg食用菌培养料的组分及重量如下:
甘草渣30kg、棉籽壳65kg、蔗糖1.5kg、尿素1.5kg、石膏0.97kg、石灰1kg、多菌灵30g。
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与150kg水充分拌均后,装瓶、袋或箱,用于食用菌培养。
实施例二:
制备100kg食用菌培养料的组分及重量如下:
甘草渣60kg、棉籽壳35kg、蔗糖1kg、尿素1.5kg、过磷酸钙1.5kg、石膏0.97kg、多菌灵30g。
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与140kg水充分拌均后,装瓶、袋或箱,用于食用菌培养。
按食用菌常规栽培方法,使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其产量与以纯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栽培的食用菌产量相当,甚至略高,品质和口感都好,且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培养料为生料,以纯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为熟料。
实施例三:
制备100kg食用菌培养料的组分及重量如下:
甘草渣95kg、蔗糖1.5kg、硫酸铵1.5kg过磷酸钙1kg石膏0.97kg、多菌灵30g。
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与120kg水充分拌均后,装瓶、袋或箱,用于食用菌培养。
按食用菌常规栽培方法,使用采用实施例三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其产量与以纯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栽培的食用菌产量相当或略低,但其品质和口感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塔里木农垦大学,未经塔里木农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18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羽绒面料
- 下一篇:抗人胃癌单链抗体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