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总线机动车电气控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00121021.1 | 申请日: | 2000-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279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0 |
| 发明(设计)人: | 冯振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淇县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0Q1/00 | 分类号: | B60Q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675***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 机动车 电气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属车辆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
传统的机动车电气控制,采用并行控制技术方案,一个设备需占用一条控制线路,并在仪表盘上安装开关,多个设备则需用多条线路和多个开关,完成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较多的电子设备和智能系统已用于车辆,信号线、控制线大量增多,给车辆的生产、使用和维护带来了繁琐和困难。首先,线路和开关的增多是造成车辆故障率提高的重要原因,资料和维修实践均证明:机动车电气部分故障占总故障的比例高达60%以上;其次,由于线路复杂,车种繁多,使维修很不方便:备件多而杂,且功能增加和变换多又快,有些在经过一两次修理后,就失去了原先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由于电气故障的原因,使维修费用增加,交通事故和隐患增多,由此的造成各种损失不可估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并行控制方案的缺陷,提供一种技术先进、通用性强、线路简单、可靠性高、价格低廉、操作维护方便的全车电气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一根控制总线取代传统的多条线路,各个目标设备通过标准化解、译码模块同系统总线挂接,配以轻触按键和点动开关,完成所有电器的控制;同时将闪光系统和防盗密码系统溶入系统设计之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编码技术对各主令开关进行编码,并将其转换成串行指令,经一条控制信号线传输到各被控设备的解、译码模块,将串行指令转换成设备的并行开闭信号,从而实现一条线控制多个设备的目的。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系统可靠性,上述的标准化解译码模块,采用特制的集成芯片,把解码、译码、乒乓开关等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内;同时将机动车闪光系统和防盗密码系统集成在模块上,系统密码采用长度可变的随机码+固定码+随机码密码技术。
本发明单总线机动车电气控制系统可按如下方案实现:利用标准的电话机双音多频键盘电路芯片,配置标准轻触按键键盘和点动开关组成指令输入和DTMF信号编码模块,被编码的各种开关信号通过单总线传输到各解、译码模块,本发明的解、译码模块分灯光和发动机模块两种,灯光模块采用DTMF解码芯片,将编码信号变成四位二进制码,再由四到八线译码/乒乓开关芯片输出控制信号,并经驱动电路去控制设备的开闭。其中乒乓开关输出的转向和倒车信号经闪光与门符合电路再到驱动电路,实现转向闪光和倒车报警功能;发动机模块由DTMF解码芯片,将编码信号变成四位二进制码,再由四到八密码解析芯片将十六个四位二进制编码信号译成密码信号、启动机、电喇叭信号,其中密码信号由三到五位主密码组成,该密码由制造厂编程设置,用户可在主密码之间加入可用数字,并在前面加上任意位数字组成全车密码;当密码正确时,密码信号控制延时电路输出点火控制信号,否则车辆进入安保状态。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指的单总线机动车电气控制系统作详细介绍:
附图1是单总线机动车电气控制系统总体示意图
附图2是单总线机动车电气控制系统灯光模块示意图
附图3是单总线机动车电气控制系统发动机模块示意图
附图4是灯光模块四到八线译码/乒乓开关功能框图
附图5是发动机模块四到八线密码解析芯片功能框图
参照附图1
单总线机动车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灯光控制模块QDKM-001、发动机模块DKM-002、键盘编码模块QDKM-003和控制总线9组成;它的主要特征在于只用一根控制总线传递信息。
灯光控制模块QDKM-001依据车型不同可采用四块和两块配置,它共有八个输出端子,分别控制大灯远光、近光,左右转向,倒车、刹车,雾灯、小灯和尾灯。
灯光控制模块QDKM-001的内部结构见附图2,它由串行输入回路1,DTMF解码部分2,四到八线译码乒乓开关芯片3,功率驱动部分5,输出端子6和电源供应部分7组成,附图2中4为闪光与门符合电路,用于取代转向闪光器和倒车闪光器;它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将译码部分和乒乓开关组合在同一芯片内,并将闪光系统集成在模块上。
附图4是译码乒乓开关组合芯片结构示意图,它由四位8421码输入回路1,译码巨阵2和T’触发器3组成。当总线上的DTMF信号经解码芯片解码后,所生成的四位8421码经译码巨阵译码触发相应的触发器3,使其状态改变,进而驱动相应的设备同电源接通或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淇县科技开发服务中心,未经河南省淇县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1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痔疮药
- 下一篇:铜基粉末合金电工触头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