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骨质增生性骨关节病的药贴无效
申请号: | 00118917.4 | 申请日: | 200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29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锡全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70;A61N2/08;A61P19/08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朝军 |
地址: | 071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骨质增生 关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质增生性骨关节病的外用药贴。
目前,用于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外用药贴或药袋的种类很多,大都以中草药制成的药袋为主体。使用时将药袋敷于患处或穴位处,达到保健或治病的效果。该种方式,由于药自身的挥发性比较弱,其治疗和保健的效果不佳。因而中国专利文献于96年1月31日以公告号CN2218581公开了一种治疗盆腔炎的外敷药袋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主要由电路和药袋组成,其药袋内装有中草药混合物和磁热束线圈。该种方式虽然通过磁热束线圈对药物加热,能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挥发性。但其仅有单一的药物疗效。治病的疗效和速效性还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疗、远红外线治疗和药物治疗于一体的治疗骨质增生性骨关节病的药贴。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以药袋为主体,在药袋内装有中草药和能产生远红外线发射体的混合物,其二者的配比为16-18份的中草药:0.5-1.5份的远红外线发射体,一磁体固定设置在药袋的表面。
中草药成份包括川芎、白芷、冰片、乳香、没药和草乌,其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川芎7-9份,白芷3-5份,冰片1-3份和均为0.5-1.5份的乳香、没药、草乌。
远红外线发射体为远红外陶瓷粉,其发射波长为5-12μm。磁体的磁感应强度为100-150mT。
药袋由无纺布和聚乙烯薄膜热合制成,其药袋的聚乙烯薄膜面粘贴在一胶布的中部,磁体固定在药袋无纺布的一面。
本发明集磁疗、远红外线治疗、药物治疗于一体,是一种用于治疗增生性骨关节病的外用疗法。增生性骨关节病中医属“痹症”的范畴,中医认为此病治疗之法以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剂;现代医学认为此病主要是由于“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及神经,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炎症而致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发生,治疗之法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止痛。本发明依据中西医对增生性骨关节病的治疗机理,采用磁疗、远红外线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为一体的治疗方法。其远红外陶瓷粉选用最容易被人体吸收且对人体有益的发射波长为5-12μm。磁体选择适应主要发病群体的中等磁感应强度(120mT)的磁体,该磁体产生的磁场既可以在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又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组分主要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川芎为主,以白芷、草乌散寒通络、宣泻瘀带,再配以冰片、乳香和没药,活血化瘀、宣痹通络。以上各组分配伍后,相辅相成,挥发逸散,共奏活血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
本发明的治病机理是将磁疗、远红外线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机结合于一体的外用疗法。其磁体产生的磁场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并能加速缓激肽、五羟色胺、钾离子等致痛物质的排除,远红外发射体发射出人体易吸收的5-12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或清除疼痛,消除炎症。中药成份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且其有效成份挥发易散性强,透皮吸收率高。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综合作用,治病的疗效和速效性进一步增强。其有效率达96%以上,显效率达60%以上。同时本发明为局部外用,其应用方便,适用范围广,见效快,疗效确切,无任何毒副作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所说的药袋由无纺布和聚乙烯薄膜塑料热合制成,其药袋内装有由中草药和能产生远红外发射体组成的混合物,远红外发射体本发明选用发射波长为5-12μm的远红外陶瓷粉,其中草药与远红外陶瓷粉的配比可为16∶0.5,17∶1,18∶1.5。在药袋的表面由一透气粘贴布固定一磁感应强度为120mT的磁体。上述所说的中草药成份包括下列组份,各组份的配比关系如下表:组份 实施例1(g) 实施例2(g) 实施例3(g)川芎 7 8 9白芷 3 4 5冰片 1 2 3乳香 0.5 1 1.5没药 0.5 1 1.5草乌 0.5 1 1.5
将上述各组份分别粉碎成粉与远红外陶瓷粉混配均匀装入由无纺布和聚乙烯薄膜塑料热合制成的药袋中,将药袋的聚乙烯薄膜面粘贴在一胶布的中部,再将磁体粘贴在药袋无纺布面的中心位置,盖上胶布封衬,压实,并将其密封于塑料外包装袋内,即制成本药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锡全,未经宋锡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89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栽培灌溉作物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