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人耐盐蛋白亚基蛋白及其编码序列无效
申请号: | 00114951.2 | 申请日: | 200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271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能干;肖华胜;刘锋;宋怀东;陈竺;韩泽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C12N15/12;C12N15/63;C12N15/64;C07K14/435;C07K16/18;C07H21/00;C12Q1/68 |
代理公司: | 复旦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飞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耐盐 蛋白 及其 编码 序列 |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人类造血干细胞中表达的hHAL-a蛋白及其核酸序列。本发明还涉及该蛋白和核酸序列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多种微生物能够适应很大范围的盐(NaCl)浓度环境,某些低等生物更是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继续它们的生命活动。一般而言,这样的适应性有如下几种机理:细胞壁是通透性的,离子自由出入可保持平衡;或者细胞质内浓缩某些对机体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溶质以维持渗透压平衡;或者细胞本身生理性的控制水分子出入细胞壁从而使细胞能够在内环境离子浓度较稀的情况下生存。(Crit Rev Microbiol 1987;14(4):311-56)。研究发现,微生物体内耐盐蛋白(halotolerance protein,HAL)的存在使得它们对高盐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加强了。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耐盐蛋白还参与了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的蛋白磷酸化。(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8 Jun23;95(13):7357-62)。
本发明中,我们在人类造血干细胞中克隆到Arabidopsis thalianaHAL3A基因的同源基因hHAL-a。
在本发明被公布之前,尚未有任何公开或报道过本专利申请中提及的人类hHAL-a蛋白序列及其核酸序列。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人基因hHAL-a(Genbank AccessionNo.AF182419),该基因是一个人hHAL-a蛋白基因。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人蛋白hHAL-a。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重组技术生产上述的新的人hHAL-a蛋白和核酸序列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种人hHAL-a蛋白多肽和编码序列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出的DNA分子,该分子包括:编码具有人hHAL-a蛋白质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与SEQ ID NO.6中从核苷酸第60-443位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有至少70%的同源性;或者所述的核苷酸序列能在中度严紧条件下与SEQ ID NO.6中从核苷酸第60-443位的核苷酸序列杂交。较佳地,所述的序列编码具有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更佳地,所述的序列具有SEQ ID NO.6中从核苷酸第60-443位的核苷酸序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出的人hHAL-a蛋白质多肽,它包括:具有SEQ ID NO.7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保守性变异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或其活性衍生物。较佳地,该多肽是具有SEQ ID NO.7序列的多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载体,它包含上述的DNA分子。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上述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在一个实例中该宿主细胞是大肠杆菌;在另一实例中,该宿主细胞是真核细胞。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产生具有人hHAL-a蛋白质活性的多肽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编码具有人hHAL-a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可操作地连于表达调控序列,形成人hHAL-a蛋白表达载体,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与SEQ ID NO.6中从核苷酸第60-443位的核苷酸序列有至少70%的同源性;
(2)将步骤(1)中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形成人hHAL-a蛋白的重组细胞;
(3)在适合表达人hHAL-a蛋白多肽的条件下,培养步骤(2)中的重组细胞;
(4)分离出具有人hHAL-a蛋白活性的多肽。
较佳地,在该方法中使用的核酸序列具有SEQ ID NO.6中第60-443位的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与hHAL-a蛋白多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在本发明中,“分离的”、“纯化的”或“基本纯的”DNA是指,该DNA或片段已从天然状态下位于其两侧的序列中分离出来,还指该DNA或片段已经与天然状态下伴随核酸的组份分开,而且已经与在细胞中伴随其的蛋白质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未经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4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盒(不粘伤口护创垫)
- 下一篇:电子束光刻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