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废渣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14062.0 | 申请日: | 200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07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汉钦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32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废渣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废渣净化装置。
现阶段,机械传动装备尽管在润滑油浸润的情况下,其两摩擦副表面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仍然存在磨损严重、动力传递损耗大、装备震动噪音大、机件发热、强度下降等,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为解决此问题,传统的技术是在磨损严重的设备中(如发动机)采取纸介质或离心沉淀的方法滤除润滑油中有害磨料微粒,但减磨效果不佳。对此,有的采用于润滑油中添加微量金属元素微粒,设想解决磨损问题;有的在机件的摩擦副表面高温喷涂碳离子,增强表面硬度,提高光洁度,效果较好,但由于某种原因却难于推广。
如果机械传动装备在运行时两摩擦副表面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微粒没有及时有效地滤除,金属微粒混于油中形成的有害磨料微粒,会加剧摩擦副表面的进一步磨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机械传动设备中因其两摩擦副相对运动中产生的金属微粒而形成的有害磨料微粒所造成的磨损问题,设计一种在不改变原有机械传动设备内部结构的前提下,能及时、方便、有效地滤除润滑油中有害磨料微粒且不阻滞油的流动的装置,从而减少机械磨损问题。
本发明根据磁能吸附磁敏感材料的特性,对以润滑油浸润的由磁敏感材料制造的两摩擦副在相对运动中,因磨损产生的金属微粒在循环系统中随着润滑油的流动而流动,当通过磁场时被磁化,在磁力作用下产生集聚被吸附于磁性体上,从而达到滤除润滑油中有害磨料微粒的目的。
本发明,至少由一置于润滑油循环系统中的磁性体构成。
本发明,应用于没有油泵的润滑油循环系统中,可由单独的磁性体构成,磁性体可置于放油螺栓上,通过小螺栓连接于放油螺栓的顶端。
本发明,应用于有油泵的润滑油循环系统中,磁性体可与传统滤网等配套使用,成为高效的废渣净化装置。可外用独立配套于发动机类的机械传动设备,也可内置于小型发动机,其实施方案将在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以润滑油浸润的机械传动设备,如发动机、齿轮变速器、驱动桥、空气压缩机、液压系统,空调制冷设备等。因为这些设备的部件均由磁敏感材料制造,其摩擦副表面在相对运动过程中表面被磨削出来的金属微粒均能被磁性体所吸附。将本发明置于润滑油循环系统中,能及时、有效地稳定净化油中的有害磨料微粒,且不阻滞油的流动,摩擦副表面得到油良好的润滑,表面在油膜的支垫下越磨越光滑,达到最佳配合和最大程度降低摩擦系数,缩短新设备的磨合期,修复旧设备的异常磨损。具有减少震动、噪音和摩擦热,保持机件硬度,增大动力传递效率,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耐久性,节省润滑油的消耗等积极效果。既可内置于设备中,又可外用独立配套。
下面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外用独立配套于发动机类的润滑油净化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实施例2内置于小型发动机的润滑油净化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3、图4为实施例3内置于没有油泵循环的齿轮变速器的润滑油净化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其中图3为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实施例1、外用独立配套于发动机类的润滑油废渣净化装置。参照图1,该润滑油废渣净化装置位于润滑油循环系统的发动机外部,由外壳12、支座13、磁性体11和弹性压架15等构成,支座上设有若干进油口1A和一出油口1B,进油口位于出油口外周,在支座的上方,有一铝材支座14,圆筒状磁性体11放置于铝材支座上,弹性压架位于圆筒状磁性体和外壳之间,为了提高润滑油废渣的净化效果,可在圆筒状磁性体的上方及下方各增设一与其匹配的滤网16,并在进油口1A处,设置阻回流胶垫17。外壳与支座为密封连接。图中18为对外连接密封圈。
其工作过程为:润滑油油泵工作时,含有有害废渣微粒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口1A被压入净化装置的外腔,由于磁力的作用有害微粒被吸附于磁性体的外壁,润滑油通过顶部导流槽进入净化装置的内腔,此时未被净化的有害微粒再次被磁力吸附于磁性体的内壁,设置两层过滤网16是过滤那些不能被磁力吸附的杂质,完成高效净化且不阻滞润滑油从出油口1B流出的过程。
本实施例的特点为:采用传统滤清器外壳,使用装配时无需改变发动机原有的连接座,更换方法也与传统滤清器相同;内部设计合理,以最少的配件实现最大的效用,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汉钦,未经陈汉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40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无刷电动机在中央空调末端设备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自动装拆汽车防滑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