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无效
申请号: | 00113839.1 | 申请日: | 200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2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勤福;安德荣;马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海浪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20 | 分类号: | A01N59/20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霍仲牛 |
地址: | 71020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病毒 抑制 防治 | ||
本发明涉及防治植物病毒的农药,特别是一种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近年来由于立体农业、大棚温室等农业环境的明显变化,加之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干旱严重,给植物病毒造成更多侵染机会,植物病毒病频发,而且涉及地域广,作物种类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植物病毒是一种绝对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它仅有核酸和外壳蛋白。在侵入植物体内后,完全依赖所寄生细胞提供的场所、能量和合成系统进行自我复制和增殖。对植物造成的严重危害为消耗营养,打乱生长平衡,使植物免疫力下降。感病植物表现为花叶、矮化、皱缩、畸形、丛枝、衰退等症状。最终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因此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植物病毒由于其特殊的生存方式和防治难度大,人们称之为“植物癌症”。国内目前仅有少数几种防治病毒病的农药品种,其代表性品种如植病灵(山东蓬莱农药厂生产)和病毒A(齐齐哈尔农药厂生产)等,不仅产量小,且防效只能达到40%左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国外此类农药种类也甚少。目前三氮唑核苷作为病毒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人体病毒性感冒等疾病,也有用于牲蓄病毒性疾病的。但尚未见有用于植物病毒防治的报导。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有很大不同。本发明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植物病毒诱发抗性、表面钝化和病毒复制抑制物试验,积累了大量有关数据、材料。研究表明,三氮唑核苷对植物病毒也有抑制防治作用;而硫酸铜、硫酸锌等具有病毒表面活性钝化剂作用。但任何单一组分的病毒抑制剂三氮唑核苷或病毒表面活性钝化剂硫酸铜、硫酸锌等,均不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如单独用三氮唑核苷2.0%浓液,其防治效果也低于40%,基本无防治效果。硫酸铜、硫酸锌虽被广泛用作杀虫剂和杀菌剂,但对病毒并无任何杀灭作用。三氮唑核苷生产成本较高,过高的浓度价格十分昂贵,大田使用农民难以接受。迄今尚未见有用三氮唑核苷防治植物病毒的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三氮唑核苷单一成份对植物病毒病防治效果差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提供一种价廉、高效的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本发明的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含有下列成份(所述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是100%):
a)三氮唑核苷 0.02~2.0%;
b)硫酸铜 0.5~15.0%;
c)硫酸锌 1.0~25.0%;
d)其余为水溶剂。
本病毒抑制防治剂的较佳组成为:
a)三氮唑核苷 0.08~0.12%;
b)硫酸铜 1.2~1.3%;
c)硫酸锌 2.0~3.0%;
d)其余为水溶剂。
上述溶液中可加入各种助剂如渗透剂、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等,以改善其性能。这些助剂属惯常用物,普通专业技术人员易于理解,不赘述。
上述较佳组分病毒抑制防治剂的使用方法,可加水稀释至400~600倍,对植物表面进行喷撒。最好是加水稀释至500倍。施药次数1~3次,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较好。
上述病毒抑制防治剂可以作为蔬菜、粮食、烟草或果树的由黄瓜花叶病毒(CMV)或烟草花叶病毒(TMV)及其它病毒引起的植物病毒病防治剂。对花叶病、小叶病、黄叶病、蕨叶病、霜霉病、矮化病、丛枝病、皱缩、畸形、衰退等症状有显著防效。特别对蔬菜、烟叶、辣椒、瓜果作物上由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植物病毒病,防治效果达80%。
关于防治剂的作用机理如下:上述组合物中三氮唑核苷为植物病毒抑制剂,硫酸铜、硫酸锌为植物病毒钝化剂,对病毒表面活性起钝化效果。如仅采用三氮唑核苷一种成份对植物病毒抑制防治作用较弱。但与硫酸铜、硫酸锌共同使用时,三氮唑核苷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同时硫酸铜、硫酸锌表现出很强的病毒表面活性钝化作用。因此三种成份的配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效果,可使防治效果达80%以上。这是任何单一组份远远达不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海浪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海浪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38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