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微生物肥料无效
申请号: | 00113517.1 | 申请日: | 200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31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发;张德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良发;张德宜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C12N1/2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233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固氮 解磷解钾 功能 微生物 肥料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农作物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肥。
农作物生长必需氮、磷、钾等元素。传统农业依靠农家肥,现代农业更多依赖化肥、农药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给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微生物肥料是指用特定微生物菌种培养生产具有活性微生物制剂。它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通过特定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增加植物营养或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在已使用和生产的微生物肥料中,虽然都具有不同特点和一定的增产效果,却存在宿主单一、不能在非豆科植物上共性固氮、使用效果不够稳定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的微生物肥料,它适应性强、性能稳定,具有固氮、解磷、解钾等多种功能,还能改变固氮宿主专一性,且对人畜无任何副作用,对土质不构成污染;农作物施用后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绿色食品要求,能增产增收,提高作物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有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微生物肥料系采用如下培养基和优选菌种及培养工艺条件获得:
(1)培养基配制(各组分均为重量百分比)
取黄豆8-12%,加水62-68%常温下浸泡8-12小时后磨成豆浆,豆浆煮沸后冷却至30℃,加入以下组分:
红糖 19-21%, 氯化钠 0.2-0.25%,
蛋白胨 0.28-0.31%, 硫酸亚铁 0.01-0.03%,
酵母膏 0.1-0.2%, 碳酸钙 0.2-0.35%,
硼酸 0.03-0.05%, 磷酸二氢钾0.2-0.35%,
钼酸铵 0.007-0.009%, 维生素B120.003-0.005%,
尿素 2-3%, 维生素C 0.005-0.007%,
维生素B10.003-0.005%, 农用稀土 0.5-0.7%;
用纯碱调整上述培养基液体PH值在6-7.5范围;
(2)在经灭菌处理的上述培养基中,按每公斤培养基以如下接种量接入所述菌种:
浸麻芽胞杆菌 5×107个以上,
巨大芽胞杆菌 2.5×107以上,
胶质芽胞杆菌 2.5×107以上,
(3)按培养基与水的重量比为19-21%∶79-81%的比例将上述接入菌种的培养基投入装有水的发酵罐中,在28-30℃温度条件下通空气培养18-26小时;
将上述经发酵罐通气培养的菌液与颗粒小于0.08毫米并经灭菌处理的草炭粉按比例吸附混合均匀后经22-26小时堆积发酵;菌液重量份与草炭粉重量份的所述比例为1∶2~3,再干燥至重量份含水量为25-35%后,粉碎至粒度小于80目即得。
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应用豆科植物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原理,用科学方法优选和培养能适应非豆科植物固氮并且有良好解磷、解钾和含有植物必需微量元素的高效复合生物菌肥;所选用的菌种中,用浸麻芽胞杆菌作固氮菌,用巨大芽胞杆菌和胶质芽胞杆菌分别作为解磷菌和解钾菌,由所述菌种经特殊培养工艺生产的菌肥适应性强。经对三十多个县市的一百多种农作物的特定范围试验,不但增产效果显著,而且施用本发明微肥的作物还具有防病抗病、抗旱抗倒伏等特点,农作物品质得到提高,可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本发明的高效复合生物菌肥的优点有:
1、功能强、适用广:适用于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经济作物及林木、花卉等;
2、增产效果显著:在减少30-50%化肥的情况下,粮食作物施用本发明肥料增产10-15%,蔬菜经济作物增产20-30%;
3、用量少、施用方便、节省运力:本发明肥料一般用量为15-23公斤/公顷,施用方法简便,可做基肥、拌种、喷施;
4、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为每公顷可增收800-1500元,蔬菜作物每公顷可增收1500-3000元,一般可降低作物生产成本15-30%;
5、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逆性,具有抗干旱、抗高温、抗病抗倒伏能力;
6、提高农作物品质:施用本发明肥料生产的农产品可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
7、改良土质,培肥地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良发;张德宜,未经李良发;张德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3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