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食豆精的制作方法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113097.8 | 申请日: | 200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277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27 |
| 发明(设计)人: | 叶顶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顶贵 |
| 主分类号: | A23L1/20 | 分类号: | A23L1/20;A23L1/01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中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松涛 |
| 地址: | 6421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即食 制作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食食品的制作和装置。特别是一种即食豆精的制作方法和装置。
豆制品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其包含大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人体自己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可以降低身体里的坏胆固醇含量。还有减肥和一定的防癌作用。
现有四川的豆精棒(豆棒),包括著名的云南石屏豆腐皮、豆腐丝和腐竹等豆制品,均有外观色泽变化大,成品开始时是乳白色,逐渐变色,最后变成深褐色。特别四川有些豆精分批分层地裹在一根豆棒上,显现出几层不同的颜色。食用时,必须再经过浸泡软化和清洗才能食用。从而造成豆类丰富的营养成分流失。另外,还要经过二次加工才能食用,很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向公众公开一种不需二次加工,可根据各种风味配备调料和食用的系列即食豆精的制作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将即食豆精的主料,配以各种风味调料,用开水浸泡即可食用的碗装和袋装型即食豆精。
豆精主料是以黄豆为主的原料加工制作。其加工过程为:
以黄豆(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去皮、浸泡、精磨、过滤、煮浆、揭皮、初步干燥后将豆皮加工成宽小于10mm,长不超过200mm的豆条,过秤后入型模压制成可以装碗、装袋的饼状,烘干即可。
调料根据各地方风味小吃的味道配制成小袋。各种各样的调料小袋为现有技术,不一一传述。必须强调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调料盐为加碘食用盐。
即食豆精的食用为各地风味的系列包装,有方便实用型、经济实惠型和油炸系列小食品型三种:方便实用型配以质素较好的荤、素调料和加碘食盐入碗、入袋包装,经济实惠型系全素无荤调料入袋包装即可,上述两种包装的主料均用上述加工可入碗、袋烘干的豆精饼。油炸系列小食品型是待揭皮工序完成,初步干燥后加工成各式各样(如字母、数字、卡通形象、十二生肖等)的油炸点心装袋销售食用。
所述的煮浆揭皮工序是在平底分隔锅里,边煮边揭皮、边用龙头送入豆浆,揭出的皮初步干燥后切成细条状。这种边煮边揭皮、边用龙头送入豆浆的加工过程贯穿整个即食豆精加工工艺的始终。
本发明的装置是分格煮制用的加工锅。其特征是:
锅为分隔整齐排列的加工锅,如附图所示:或锅体2为许多格板4相隔而成,隔板4中间有流通口3(锅体边沿没有流通口3),每两块隔板上有水龙头1。水龙头对着隔板4的流通口3。便于出豆浆时能很快流装均匀。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即食豆精条目前全国尚属首创。食用非常方便,类似方便面,开水一烫即可软化食用,携带运输都很方便。
2.解决了原豆精棒色泽变化不一致,使人看了没胃口的缺点。
3.即食豆精不必二次加工就能食用。可根据口味需要调配或选择配料口味,佐酒、下饭、当主食均可。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1.出浆水龙头:2.平底分隔锅锅体;3.隔板流动槽:4.隔板。
实施例
水龙头1在市面采购即可,但要无毒无锈的龙头,最好是不锈钢水龙头。
平底分隔锅2全部采用金属板(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原1mm不锈钢板)制作。锅体边沿板按照加工用展开尺寸划线加工。锅底平板和隔板4按实际尺寸划线加工。隔板是两片,中间不接触,有距离。即为隔板流动槽4。
锅边沿板和锅平底板焊接要严密无缝,隔板焊接牢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顶贵,未经叶顶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3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热元件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