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移变维住宅、写字楼无效
| 申请号: | 00112772.1 | 申请日: | 200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265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宋洁;付长功;申毅;赖毅;王志军;曾光维;袁和;李国宏;宋春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洁 |
| 主分类号: | E04H1/00 | 分类号: | E04H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小红 |
| 地址: | 400016 重庆市渝中***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变维 住宅 写字楼 | ||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特别是一种错层式建筑结构的对移变维住宅、写字楼。
现有技术中的住宅错层式结构均是将层数相同、层高相同或不相同两个部分相互错位进行构建。申请号为94110172.x公开的“错层式单元住宅”,为左右两部分层高相同,构建时将一部分整体抬高的错层结构;该错层结构的住宅由于是为了获得错位较低的底层设置地下车库,因而存在如下的问题:
1.层高相同,很难满足一般住户对不同房间要求不同高度的实际需要,如主功能间的层高相对于卧室的层高要高;若以主功能间的层高为标准,则会造成浪费,反之,层高低了,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2.采用公共楼梯间进行户外交通,入户的方式单一,只能在固定的位置入户;
3.存在没有错层结构的户型。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能够最大程度合理的降低楼层的平均高度,降低建筑造价,能使房间之间的立体感理想,私密性强,不同层高房间之间的搭配合理的对移变维住宅、写字楼。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对移变维住宅、写字楼,为等高的左右两部分,抬高其中一部分而构成的错层结构、其中每部分存在至少一个层高不同的组合层,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合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三层,由一个主体和两个辅体构成,其中主体的层高大于另外两辅体的层高,位于两辅体之上或之下;对于同一组合层上的左右两部分呈交错对称移动式布置,即一部分的主体位于两辅体之下,另一部分的主体位于两辅体之上;同一组合层中由一个主体与另一部分的两个辅体通过上、上或上、下的户内楼梯进行户内交通而构成一住户单元。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由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个组合层的立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个组合层的立剖面示意图;
参见附图1,对移变维住宅、写字楼,为等高的左右两部分I、II,抬高一部分而构成错层的结构、其中每部分存在至少一个层高不同的组合层,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合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三层,由一个主体A和两个辅体B构成,其中主体的层高大于另外两辅体的层高,位于组合辅体之上或之下;同一组合层上的左右两部分呈交错对称移动式布置,即一部分的主体位于两辅体之下,另一部分的主体位于两辅体之上;同一组合层中由一个主体与另一部分的两个辅体通过上、上或上、下的户内楼梯进行户内交通而构成一住户单元。
在本实施例1中,部分I相对于部分II抬高,主体A11、A23被用作客厅用,其层高≥2.8米,辅体B12、B13、B21、B22可分别进行分隔,构成卧室和厨、卫间,其层高≥2.4米。客厅A23或A11通过户内楼梯与B12、B13或B21、B22实现连接而分别构成一住户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户存在分别设置在同一楼梯竖井内的一上行、一下行连接不同部分不同高度房间的楼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主体进户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采用的辅体进户的方式,每一户存在分别设置在同一楼梯竖井内的两上行连接不同部分不同高度房间的楼梯。
本发明的组合层可在左、右、前、后及向上叠加而构成多层或高层建筑。还可以和传统建筑结合,组合成更多形式的户型,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单组合层的结构,其整体造型类似于别墅,
本发明由于所述结构而产生的积极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户内的空间感更强,均为别墅式的内在结构,配以不同类型的内外装修,能创造出一种完美的居室环境;
2、户内高矮两部分的比例更适合一般使用的需要;
3、在满足不同使用目的对层高不同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楼层的平均高度,节省了房屋造价。
本发明用于写字楼时,可以将高层高部分作为开敞式写字间,低层高部分用作首脑办公室、计算机室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洁,未经宋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2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真发套及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容器导热面的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