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糖蜜为原料生产酒精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12303.3 | 申请日: | 200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26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 发明(设计)人: | 马赞华;周红;曹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赞华 |
| 主分类号: | C12P7/06 | 分类号: | C12P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糖蜜 原料 生产 酒精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酒精的生产方法。
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目前尚未检索到与本发明相同的酒精的生产方法。国内酒精生产大多以瓜干、木薯、玉米、高梁等淀粉质原料和糖蜜、甘蔗等糖质原料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酒精。我国专利“酒精粗滤液全回流酒精生产工艺”申请号为“88101404”公开了一种采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所排糟液粗滤液全回流的工艺,将酒精废糟液分离成滤渣和粗滤液,滤渣用作饲料,粗滤液再反复循环使用的一种生产工艺,虽然该专利在处理酒糟废液方面有所进步,但此工艺却无法处理以糖蜜为原料生产酒精所排放的糟液。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酒精出率高、无废糟液排放、生产成本低的以糖蜜为原料发酵法生产酒精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流程来实现的:糖蜜原料、稀释Ⅰ、酸化处理、稀释Ⅱ、发酵、粗馏、精馏、酒精;所述的生产酒精的方法中粗馏工序产生的酒精糟液经气浮分离、沉淀、冷却后分别送至稀释Ⅰ、稀释Ⅱ进行重复使用;所述的酒精糟液经气浮分离后产生的浮渣经干化后进入焚烧处理;所述的酒精糟液经气浮分离、沉淀工序所得的污泥经干化后进入焚烧处理。
所述的气浮分离工序是利用糟液在高压下溶入大量气体,在骤然降压时释放出微细气泡,粘附在糟液中的杂质上使其上浮来分离的。
所述的冷却工序采用热交换设备将酒精糟液经气浮分离、沉淀工序后冷却至27℃-29℃的。
生产时,将糖蜜原料加水稀释,加酸进行酸化,酸化后再进行稀释,至发酵蜜浓度,进入发酵工序发酵,待发酵成熟后,将醪液送至粗塔蒸馏,得到粗酒精和酒精糟液。粗酒精经导流管送至精馏塔进行精馏加工,从而得到成品酒精。将粗馏中产生的酒精糟液送入气浮池进行气浮去浮渣,液体借助于压力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去除污泥后,送至集水池,经冷却器冷却后再回送至稀释Ⅰ、稀释Ⅱ工序进行循环使用。酒精糟液经气浮后得到的浮渣以及经气浮分离、沉淀工序得到的污泥经干化后进入焚化炉进行焚烧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是:将粗馏工序中产生的酒精糟液经处理后回送到稀释工序进行回用,从而在保证酒精出率、质量及设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节省了生产用水,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消除了糟液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污水处理费用;由于该生产酒精的方法使用简便、投资少、上马快,所以有着很大的实用和推广前景。
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是本发明一种以糖蜜为原料生产酒精的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参照附图,将糖蜜原料加水进行稀释,经稀释Ⅰ工序后按原糖蜜的0.2%-0.3%加入浓硫酸进行酸化处理,酸化时间为5小时,酸化后的酸化蜜按酸化蜜:处理液为1∶0.7的重量比进行稀释制取发酵蜜。按酸化蜜:处理液为1∶1.5的重量比进行稀释制得酒母蜜。再将酒母蜜、发酵蜜分别流加至酒母罐和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发酵,连续发酵28小时,待发酵成熟后,将发酵成熟醪送至粗塔蒸馏。经粗馏工序后,将酒精蒸汽导入精塔精馏,得到酒精。经粗馏后的酒精糟液由粗馏塔底排出,泵入气浮池进行气浮分离,去除浮渣,液体借助于压力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去除污泥后,进入集水池,通过输送泵送至冷却器中冷却至27-28℃,得到处理液。经冷却后的处理液,再按比例分别送至稀释Ⅰ、稀释Ⅱ工序进行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赞华,未经马赞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2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