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手机通信质量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11662.2 | 申请日: | 2000-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07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翼;金炜;何其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集团(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亮 |
| 地址: | 200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手机 通信 质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携带式的无线终端机,尤其涉及到一种改善携带式无线终端机的通信质量的方法。
随着各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普及,各种便于携带的无线终端机与人们的生活更显得密不可分。移动电话的日益普及只是无线电终端机必备的服务之一而已,其通过有线及无线通信的服务系统,使用者可以使用移动电话以随时保持联系。将来移动电话的重要性会超过固定电话。目前,随着无线终端机,即俗称的手机,越做越小,给人们的影像是轻巧、携带方便、小而美观,令人爱不释手。但声音的发送和接收质量始终是小型手机最难突破的一大困难。
一般说来,根据人的嘴和耳朵之间距设计出来的手机会比较大,就一般用户而言,嘴和耳朵之间距大约是在13厘米左右,而根据此间距设计出来的手机长度一定会大于13cm,不易携带,且不符合上述的轻巧、携带方便,小而美观的趋势,但其可以保证声音传输的质量。而较小型的手机重量轻,易携带,但声音的发送质量很难保证,人们使用时发送方说话声必须很大,接收方不得不将手机与耳部贴得很近,否则会听到从发送方传来的许多杂音,从而听不清对方的声音。这样,当人们使用小型的手机时,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除了质量传输效率低之外,使用时不雅观且会对别人有干扰,影响他人。
因此,有特一种新的实施方法,即提供一种改善通信装置的通信质量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通信装置,特别是较小型的手机,即手机长度远远小于嘴和耳朵之间距离,其不但符合现今手机的轻巧、携带方便以及小而美观的趋势,更能确保声音传输质量的清晰度。
鉴于上述的发明背景中,传统的小型手机所产生的诸多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携带式无线终端机的通信质量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无线终端机,特别是较小型的手机,即手机长度远远小于嘴和耳朵之间距,其符合现今手机的轻巧、携带方便以及小而美观的趋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伸缩式的麦克风,作为手机的一个灵活部件,其不会影响手机外型的大小。当使用时,将其拉出,便于接收使用者的语音以增强声音传输质量,且可自动接通来电,无须接任何键,而不用时,将其收入手机内,可自动挂断电话,方便携带。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通信装置的通信质量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在通信装置内安装一伸缩式的语音接收装置,此伸缩式的语音接收装置用来提供语音接收功能以及一控制信号。其次拉长上述的伸缩式的语音接收装置,以便产生使能(Enable)控制信号,并传送该使使能控制信号至通信装置内的中央处理器。之后,通过此使能控制信号关闭通信装置内的内置式语音接收装置。最后,当结束使用伸缩式的语音接收装置时,随即收拢伸缩式的语音接收装置,以便产生失效(Disahie)控制信号,并传送该失效控制信号至通信装置内的中央处理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伸缩式麦克风的手机的显示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改善通信质量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为验证本发明实施例的实验设备的显示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图1、图2与图3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其限定,以后面的权利要求书为准。请参照上述附图:图1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伸缩式麦克风的手机的显示图;图2第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改善通信质量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请参照图1,在一通信装置100上安装伸缩式的语音接收装置105于开槽处107。通信装置的类型可以是,例如手机或无线对讲机等携带式的无线终端机。当然,任何适合的类型均可以作为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由图中可以看出,通信装置100上的语音接收装置105的可伸缩性,当通信装置不使用时,语音接收装置105缩人通信装置100内,这样既不占体积,又便于携带,且外观优美。通信装置外形的大小不但不受影响,当通信装置使用时语音接收装置被拉出通信装置,增大了接收语音范围且增强了通信装置通信的质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其同时显示语音接收装置105被拉出通信装置100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集团(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集团(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1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