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口服剂无效
申请号: | 00109459.9 | 申请日: | 2000-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29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发明(设计)人: | 施定基;刘凤龙;邵宁;彭国宏;林晨;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35/80;C12N15/2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交宇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 坏死 因子 口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剂,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口服剂。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简称TNFα)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人的有活性的TNFα由3个分子量为17KDa的非糖蛋白单体构成单体呈片层折叠结构,它们之间通过一个Cys69—Cys101间的二硫键非共价组成体。不同种属哺乳动物来源的TNFα在一级结构上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在生物学活性上也无明显的种属特弃性。纯化的TNFα等电点在5.3左右;pH6-8时稳定;对酸敏感:对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等)敏感;50%的饱和硫酸铵可使其沉淀。在反复冻融和无保护剂时,室温下失活。
TNFα基因为单拷贝基因。人的基因大小为2.67kb,定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基因组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编码一个由233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其前7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使TNFα前体能跨膜存在于细膜上,通过降解后,分出含157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糖基化。人TNFα基因第1外显于编码81%的信号肽,第4外显子编码89%成熟型TNFα氨基酸序列。
用TNFα对肿瘤作临床的免疫治疗是十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抗瘤疗法、对临床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手段是有效补充。这在美国、日本和德国都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美国的Genentech公司在临床试验中用TNFα治疗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方面居领先地位;Cetus公司把TNFα和IL—2联用开创了复合生物反应调节剂法。日本的重组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对胸、腹水晚期转移癌、大肠癌、胆囊癌等取得了好的进展。德国BASF公司年产可达500g,德国用TNFα在胃肠道肿瘤、肝癌、卵巢肿瘤、乳腺癌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尤其在控制癌性胸腹水方面的疗效居世界前列。我国卫生部1998年初已批准上海、西安的5家单位开始临床试验。
临床上给药途径早年多为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近年来为了减轻TNFα的毒性,常采用局部注射或局部灌注方法,治疗中、晚期肿瘤。给药量从10μg/m2到400μg/m2。较多的治疗方案是2周为1疗程,每个疗程中连续5天给药,每天给50μg/m2。给药量主要取决于药效,通常80万单位/m2有效。
虽然1975年巳分离、纯化了TNFα,并阐明了结构,1985年已经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得到了TNFα的重组产品;但是至今TNFα还停留在临床阶段,世界各国的医药行政部门都未批准TNFα作为商品药,在市场上出售。这主要由于从最初的临床试验时发现,TNFα有严重的全身毒性作用,对人的毒性作用要比小鼠高20倍。
这种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发热(35—100%),寒颤(70—100%),恶心头痛(20—70%)。乏力(20—77%)、食欲下降(24—46%),;还发生腹泻、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减少、GTP上升、体液潴留、肌痛,甚至内毒素性休克。这就大大限制了了TNFα的临床应用剂量,严重影响其治疗肿瘤的效果。
至今能选择性地、又直接杀伤肿瘤的药物很少,癌症的死亡率仍高于其他各种疾病。TNFα被发现后大家对其抱有极大的希望。但全身毒性的严重性,限制了它的应用。十几年来各国学者正在千方百计降低TNFα的毒性,主要从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第一方面是改变给药途径。1990年前后,美国曾经试验用基因治疗,即把TNFα直接注入肿瘤组织。第二方面是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TNFα的结构进行改造,改构的目的是降低毒性和提高抗肿瘤。十几年来已突变成功了数十种TNFα的衍生物,其中有些毒性有明显得下降,而抗肿瘤活性有显著提高。虽然如此,各国仍然还在作临床试验。
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蓝藻基因工程的方法以蓝藻为重组TNFα的宿主生产肿瘤坏死因子α。以降低毒性,并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的肿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口服剂,含有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的念珠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9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流式细胞仪
- 下一篇:蛋白质水解调味液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