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仿真皮革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09206.5 | 申请日: | 200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330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敬堂;林孟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仿真 皮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剥离强度和高破裂强度重量轻及伸长率低的仿真皮革及其制造方法。
以往用于制造手套、衣物、鞋子、椅套、皮包及类似物品的人造皮革,主要是利用一般纤维(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如聚酯棉)或超细纤维(如聚酯/尼龙海岛棉)形成无纺布,再添加弹性聚合物(如聚氨基甲酸酯)等形成基材。为了促使人造皮革基材具有优良的外观、触感和显色性质,通常都是在纤维细度上作文章并具有部分效果。但是,仅具有优良的外观与触感并不能真正提高仿真人造皮革的品质,还需具备重量轻且强度高等优点,才称得上是高品质的产品,以利各种皮革制品的制造和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获得一种重量轻且强度高的仿真皮革,使之除具有外观和触感优良的特点外,还具有重量轻、剥离强度和破裂强度高而伸张率小的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利用粘着型纤维与至少一种一般纤维或超细纤维混合,经固结形成纤维集合体,然后再填入聚氨基甲酸酯组成物,以形成仿真皮基材,然后经研磨或压纹或离型纸处理(或在仿真皮基材的至少一面形成具有微孔的聚氨基甲酸酯层,再经研磨或压纹或贴合加工),制成表面具有绒毛或真皮纹路的重量轻且强度高的人造皮革。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高强度仿真皮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结合型态图。
本发明中,作为皮革纤维集合体有效部分的,主要是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汀PU)或由TPU与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或聚醯氨(NY)或聚酯类(PTT、PBT、PET)组成的粘着型纤维。由这种粘着型纤维与至少一种一般纤维或超细纤维混合,再经机械方式固结形成纤维集合体。
本发明中的粘着型纤维,由5—95%重量份的热聚性聚氨基甲酸酯(TPU)与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或聚醯氨(NY)或聚酯类(PTT、PBT、PET)组成为较佳,也可取100%TPU粘着型纤维;本发明中的纤维集合体,由5—45%重量份的粘着型纤维与95—55%重量份的一般纤维或超细纤维混合固结形成为较佳;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一般纤维和超细纤维并无特别限定,其中一般纤维可为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如尼龙棉、聚酯棉,而超细纤维可如聚酯/尼龙海岛棉。
本发明的仿真皮革,系将上述纤维集合体填入弹性聚合物(如聚氨基甲酸酯组成物)形成仿真皮基材,于仿真皮基材至少一面形成具有微孔的聚氨基甲酸酯层并于其上施以研磨加工或压纹加工或以离型纸涂布聚氨基甲酸酯组成物施以贴合加工(或于仿真皮基材上施以研磨或压纹或贴合加工),制成表面具有绒毛感或真皮纹路的人工皮革。
本发明的仿真皮革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
(a)制备一种由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与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或聚醯氨(NY)或聚类酯(PTT、PBT、PET)组成的粘着型纤维;
(b)将(a)步骤制备的粘着型纤维与至少一种一般纤维或超细纤维在混棉机中均匀混合并经梳棉、叠棉等过程以机械方式固结形成纤维集合体;
(c)将聚氨基甲酸酯(PU)组成物填入(b)步骤形成的纤维集合体中,以形成仿真皮基材;
(d)在(c)步骤形成的仿真皮基材上施以研磨加工或压纹加工或以离型纸涂布聚氨基甲酸酯组成物施以贴合加工,制成表面具有绒毛感或真皮纹路的人工皮革。
本发明上述(a)步骤中所制备的粘着型纤维也可取100%H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PU)制成;而(c)步骤形成的仿真皮基材的至少一面可先形成有微孔的聚氨基甲酸酯层,再进行(d)步骤加工;(c)步骤形成的仿真皮基材,可根据需要再经染色处理、拨水处理、抗菌处理或防螨虫处理。
附图1中表示本发明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混结型态,其中超细纤维1与粘着型纤维2的交织点3将形成有粘结性的粘结点,使该纤维集合体具有高剥离强度和高破裂强度的优点。又本发明的粘着型纤维构成纤维集合体的有效成分,可降低一般纤维或超细纤维以及弹性聚合物(如聚氨基甲酸酯)的使用量,从而减轻仿真皮革的重量。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数个制造方法实施例和比较例。
制造方法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9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