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料酿酒新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00109102.6 | 申请日: | 200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328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忠 |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 地址: | 150059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料 酿酒 新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酿酒技术工艺,特别是指一种生料酿酒工艺。
传统的酿酒方法有三种,固态法、半固态法和液态法,一般需经过原料粉碎→润糁→装甑糊化→出甑加水→散冷→下曲→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蒸馏→(头茬酒)→出甑散冷→下曲入缸发酵→蒸馏→二茬酒,该工艺存在多种弊端,如:①生产工艺流程复杂,需多次蒸煮,蒸馏;②能源浪费较大,加工500公斤粮食酒需燃料400-500公斤;③占用劳动力5人,且劳动强度大,对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要求较高;④发酵时间长达28天以上,温度需保持在30℃以上;⑤酒糟含有稻麦壳、玉米芯等透气物,蛋白含量低,营养成分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料酿酒新工艺,该工艺将原有的生产工艺大大简化,出酒率高,酒质量好,酒糟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该工艺技术易于掌握,可缩短生产周期3/4,节省人工60%,节省燃料80%,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无毒副产物排放。安全卫生。
本发明提供的生料酿酒新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原料粉碎→配料发酵→蒸馏出酒-装瓶
1、原料粉碎,生料酿酒技术是采用液态方法生产,原料粮食粉碎细度要求超过80目,这样的颗粒细度才能被水浸透,使霉菌广泛地与淀粉接触,以便充分进行酶解,达到淀粉的糖化率在95%以上,保证出酒率高,同时也避免糊锅。
2、配料发酵,在配料顺序上先加入水,再加入粮食,边加入边搅拌,最后加入酒曲;水的温度不超过25℃,粮食与水的比例为1∶2-3.5,酒曲的加入量为原料粮食的0.6-0.8%,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发酵时需保持环境相对恒温,即温差±≤1-2℃;发酵的时间与温度有关,约为7-15天;发酵容器可选用陶缸、塑料桶、铝桶、水泥池等容器;本发明中所用酒曲为特制生料增香型高产酒曲,由高效生物混合酶制剂、酿酒活性酵母、生香活性酵母为原料混合制成,其原料成分及配比为:酿酒活性酵母8-12%、根霉曲14-18%、黑曲酶58-64%、纤维素酶1-6%、氧化还原酶0.35-1%、β-淀粉酶4-5%、生香活性酵母1.5-2.5%。
3、蒸馏出酒,蒸馏是以提酒提香为目的。当发酵至完全成熟(物料表面无气泡产生,上部为淡黄色清亮液体,酒香突出,底部沉淀物用手捏有疏松感),即可进行蒸馏。物料装入蒸馏设备时装料系数应小于70%,可采用燃煤、蒸汽、天然气、电热等加热源,酒的流出量控制在1-2kg/分钟为宜。
4、装瓶,经过质量检验后,装瓶,包装入库。
与现有传统酿酒工艺相比较,本发明具有明显的优点:
①生产工艺简单,传统酿酒工艺需将生料反复蒸煮多次,加工成熟料再进行发酵,并且发酵温度需在30℃以上,发酵时间长达28天以上。本发明在发酵前免蒸煮,直接由生料发酵,且发酵后只蒸馏一次,使酿酒工序缩短3/4,酿酒时间由原来的28-30天缩短到7-9天;
②出酒率高,由于采用了特制的生料增香型高产酒曲,提高了淀粉利用率,使出酒率比传统方法提高30%以上;
③节省能源,按照传统工艺,加工500公斤粮食酒需要燃料400-500公斤,而采用本发明工艺加工同样量的粮食酒,只需燃料150-200公斤,可节省燃料60%;
④节省人力,采用传统酿酒工艺,加工500公斤粮食酒需5名工人,而且劳动强度很大,本发明工艺由于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加工同样量的粮食酒,1人配备必备的工具即可完成操作,节省人工80%;
⑤本发明生料酿酒工艺生产的白酒质量好,酒香浓郁,口味纯正,余味悠长,无邪无杂,无苦味,清澈透明,喝后不上头,达到国家优质白酒标准;
⑥采用传统酿酒工艺,酒糟含有稻麦壳、玉米芯等透气物,蛋白含量低,营养成分低。本发明生料酿酒工艺原料只蒸馏一次,酒糟中蛋白含量高,是养猪理想的低成本饲料。
下面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生料酿酒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原料粉碎→配料发酵→蒸馏出酒→装瓶。
1、原料粉碎,原料可选用大米、玉米、小麦、高粱等粮食,粉碎时细度在80目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忠,未经王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9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藻乳饮料
 - 下一篇:新的人甘露糖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序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