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机防坠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08517.4 | 申请日: | 200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21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发明(设计)人: | 涂翼民;涂倩;陈祎;龚晓星;罗时武;罗小玲;涂斗岩;吴建平;苏则彪;骆平;龚淑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翼民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机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建设施工,工矿企业以及建筑物内部运输人员或货物的升降机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升降机防坠保护装置。
升降机在垂直上下地运输人员和货物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安全可靠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对现有的各种升降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专利ZL99207430.4公开了一种“升降机吊笼与对重块的防坠保护绳”,其结构特点是在现有的升降机结构基础上增设一根连接处于正常工况下的吊龙与对重块的保护绳,它绕过处于升降架顶部的保护绳轮而呈松驰状态。当动力牵引绳在长期工作的摩擦作用下发生断裂时,呈松驰状态的保护绳立刻被张拉紧,承受两端吊笼和对重块的重力,使其不致于坠落地面,发生事故。但这种结构的保护绳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吊笼的载荷是变化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与对重块的重量是不平衡的,经常是相差非常悬殊,因而当发生动力牵引绳断裂时,仅由保护绳承受它们的重力,也会由于两端的重量不平衡,发生重的一侧向下加速下滑,造成事故。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安装及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升降机防坠保护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在升降机支承架上装设有一对带竖直滑槽的立柱,该立柱的滑槽中配置有带保护轮的轮轴,呈松驰状态的保护绳绕过保护轮,分别与吊笼和对重块相连接,由此构成触发机构;在上述一对带竖直滑槽的立柱相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保护机构,它由带定位元件的杠杆组件及其末端的抓绳块所构成,杠杆组件的固定作力点设在立柱上,活动作力点与保护轮或者轮轴相接触。为获得更佳的效果,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下列技术措施:所述定位原件最好是横置于杠杆组件中部铰合处的拉簧,以便使保护轮及其轮轴处于立柱的滑槽上部待触发状态;所述杠杆组件的固定作力点设在立柱的下部,活动作力点设在轮轴园心上部位置的偏心处,使杠杆组件向上支承保护轮、轮轴及保护绳的自重,以便于触发后抓绳块用最大的力将保护绳卡住,防止被两端不平衡重力拉动的保护绳滑动。
附图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在升降机支承架1装设一对相对应且带竖直滑槽2的立柱3,滑槽2中配置有带保护轮4的轮轴5,轮轴5可沿滑槽2上下移动。保护绳6绕过保护轮4分别将两端连接在下面的吊笼7和对重块8上,并呈松驰状态。由此构成了防坠触发机构;在上述一对带滑槽2的立柱3外侧分别设有由带拉簧9的杆组件及其末端的抓绳块10,构成的保护机构。该杠杆组件是由2块3孔板条11交叉并与2块2孔板条12首尾相互活动连接而构成,其固定作力点13设在立柱3的下部位置,其活动作力点14设在轮轴5园心的上部位置的偏心处,其中部的铰合处横向安置有拉簧9。通过拉簧9的拉力和杠杆组件的作用,使轮轴5及其保护轮4保持处于滑槽2上部的待触发状态。当动力牵引绳15被摩损拉断时,吊笼7和对重块8的重量通过保护绳6施加在保护轮4的轮轴5上,使其克服拉簧9的拉力而沿滑槽2向下位移,产生触发动作。此时杠杆组件在固定作力点13与活动作力点14的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处于其末端的抓绳块10便分别绕活动作力点14转动,向保护轮4靠拢进而将保护绳6压紧在保护轮4之上,克服保护绳6的滑动,完成防坠保护的任务。本发明的触发机构还可以用来触发其它的保护执行机构,如触发电磁制动器、液压制动器等装置来达到防坠保护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科学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安装操作简单,成本低兼等特点,是现有工业及民用升降机的更新换代的防坠保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翼民,未经涂翼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85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