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醋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07953.0 | 申请日: | 200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327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平;施盈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雪平;施盈吉 |
主分类号: | C12J1/00 | 分类号: | C12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6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楂 养胃 保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保健食品醋,特别是一种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醋及其制备方法。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消化与吸收功能直接关系人的健康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3/4的人群患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疾症,尤其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因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等因素而诱发的消化不良及胃部不适的情况更为突出。因此,研究经济、安全、有效的健脾养胃保健品与技术亦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健胃消食类产品大致有三类,一类为化学合成品(如胃蛋白酶类消食药);二类为山楂原料所制健胃消食药品或食品;三类为经生物发酵而制的食用醋。实践证明,化学类药品虽有显效之快的优点,但效果的巩固性一般较差;山楂类健胃消食品及药品普遍存在服用不便之缺点;普通食用醋虽然具有一定的健胃消食的作用,但现有醋产品的用料及配方普遍缺乏针对性和标本兼治的科学性。另外,中国发明专利CN1224058A所公开的“苹果醋及其制备方法”和中国发明专利CN1221790A所公开的“果蔬醋及其制备方法”虽然均涉及用果蔬发酵酿制保健醋并均叙述其具有健胃消食的功能,但是,从医学和药学角度分析,其所述健胃消食功能缺乏必要的药理药性方面的科学依据和确切的有效成分。因此,有关传统食醋的健胃消食功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如某些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一定量的醋食品之后,非但达不到健胃消食的保健目的,反而还会刺激胃粘膜,甚至引起应激性胃出血。
本发明的目的是依据健脾养胃之中国传统中医理论和中国药典2000版所收载和公开的有效药食兼用的原料,并以现代生物技术与科学配方相结合,提供一种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食品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山楂健脾养胃醋之科学配方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山楂健脾养胃醋的配方原料包括药食兼用的山楂、山药、麦芽、砂仁、醋酸菌和天然植物甜茶甙,其中所述各成分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山楂 20—80份
山药 5—50份
炒山楂 10—30份
炒麦芽 5—30份
炒砂仁 5—30份
醋酸菌 1—30份
天然植物甜茶甙0.1—2份
水 50—1000份
其中所述山楂亦称红果、山里红;所述山药亦称光山药;所述炒山楂系指山楂经砂锅和温火炒至焦黄色的山楂;所述炒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躁并经温火炒至焦黄色;所述炒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并经砂锅和温火炒至焦黄色;所述醋酸菌为市售大曲、麸曲、沪酿1.01#或沈欧112—7#醋酸菌。所述天然植物甜茶甙为广西桂林实力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市售商品。所述水可为蒸馏水、矿泉水或纯净水。
本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醋在制备过程中还可以包括1—6份的麸皮,1—6份的谷糠,0.5—5份的食盐。
本发明的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醋系针对人体脾胃虚弱易导致消化不良影响健康,以及现有健胃消食之药品、食品使用不便或存在一定副作用等问题,提供一种采用中国药典所收载之有效健脾养胃,且属药食兼用之原料,即山楂、山药为主要酿醋原料,并用所制的醋液浸泡本发明配方中所述炒山楂、炒麦芽、炒砂仁之磨粉,经加热回流和澄清过滤后,加天然植物甜茶甙组成本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醋之有效成份。
本发明的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醋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将山楂、山药加水榨汁混合,加水比例为1∶1。然后,按常规酒精发酵法在30℃—一40℃温度下,6—20天内制成果酒,再在所制果酒中加入醋酸菌,于26℃—40℃温度下进行醋酸发酵8—16天,制成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醋母液;然后将炒山楂、炒麦芽、炒砂仁磨粉至80—100目置放于山楂健脾养胃保健醋母液中浸泡12—72小时,于80℃—85℃温度下加热回流1—2小时,经过滤澄清后,加入天然植物甜茶甙,再加水稀释调配而成。
本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该产品经过滤澄清后再灭菌、灌装和真空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雪平;施盈吉,未经王雪平;施盈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7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