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254纳米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无效
申请号: | 00107830.5 | 申请日: | 200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32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敏;徐怡庄;田文;赵莹;孙文秀;徐端夫;吴瑾光;徐光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00 | 分类号: | C09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一君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政 |
地址: | 1008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54 纳米 紫外光 发光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254纳米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属于发光络合物领域。
一些稀土络合物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能,在激光,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络合物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用作防伪材料方面非常重要,目前正在朝着复合材料方向发展。现有的多数稀土荧光材料是在365纳米的紫外光下发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短波长{254nm}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在波长254纳米的紫外光激发下发绿色荧光,而在波长为365纳米的紫外光下不发光或只发出微弱的光,是一种新型的稀土络合物发光材料。这为制备近些年来出现的双变色荧光材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谓的双变色荧光材料,是其在254纳米和365纳米的紫外光下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本发明的在254纳米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包括:
{1}如通式[I]所示的络合物::
L1L2RxM1yM2l-x-y [I]式中的L1L2相同或不相同,皆为有机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负离子,包括: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与氨基酸反应产生的N-酰基化的氨基酸或有机酰胺;R为稀土金属铽离子;x为铽在金属总摩尔数中所占的百分数;M1为与铽共掺杂的其他稀土离子,包括:铈、镧或镝,或者M1与M2相同;铽在金属总摩尔数中所占的百分数为0.05—100%,M1在金属总摩尔数中所占的百分数为0—20%。M2为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离子,包括:钙、锶或锌,M2在金属总摩尔数中所占的百分数为0—99.95%;y为共掺杂稀土离子在金属总摩尔数中所占的百分数。
{2}高分子保护剂,包括:聚乙二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有机玻璃,尼龙等。
本发明的在254纳米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之制备方法,包括:
{ⅰ}将氧化铽溶于盐酸中形成其一定浓度的氯化物水溶液;
{ⅱ}配制一定浓度的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
{ⅲ}根据稀土铽及共掺杂金属在金属总摩尔数中所占的百分比,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所述三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液(甲);
{ⅳ}将有机酸的钠或钾盐配制成相应的化学计量浓度的水溶液,并于其中加入水溶性的前述高分子保护剂,每摩尔羧酸盐加1—5克高分子保护剂,形成溶液(乙);
{ⅴ}将上述溶液(甲)滴加到溶液(乙)中,得到沉淀,过滤,干燥,产品在254纳米的紫外光下发绿色荧光。
本发明的在254纳米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突出效果:
1.该发光复合材料在254纳米的紫外光下发绿色荧光;
2.所用的稀土量较少,但发光强度大,制备简单,成本低;
3.材料中含有高分子保护剂,热稳定性好,长期储存发光效果不变,并可加工制成高分子薄膜材料等,使之有更广泛的用途;
4.高分子保护剂有增强络合物发光强度的作用。
本发明的在254纳米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的用途:
该发光复合材料可用作防伪材料,因为在254纳米的紫外光下发绿色荧光,这种材料较为少见,作为防伪材料有其独到之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列举以下实施例,但其对本发明的范围无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将稀土氧化物溶于盐酸得其氯化物水溶液。取0.3M铽、锶(Tb、Sr总摩尔浓度为0.3M,铽占总摩尔浓度的10%)混合水溶液20ml,为A;0.2M邻苯二甲酸钠钾水溶液30ml(溶液中含有聚乙稀吡咯烷酮0.5克),为B;将A溶液滴入加到B溶液中,得沉淀,过滤,干燥。其在254nm的紫外光下显绿色。365nm的紫外光下不发光。
实施例2
将例1中锶以钙代替配制成金属离子溶液A(铽占总浓度的5%),苯甲酸钠代替邻苯二甲酸钠钾配制成溶液B,将A、B溶液混合,得沉淀,干燥,该产物在254nm紫外光下显绿色,365nm紫外光下不发光。
实施例3
将例1中锶以锌代替配制成混合离子溶液A(铽占总浓度的50%),以对苯二甲酸钠代替邻苯二甲酸钠钾的溶液为B,将A、B溶液混合,得沉淀,干燥后在254nm的紫外灯下显绿色,365nm紫外灯下不发光。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7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板车转向装置
- 下一篇:使用固体烷基化催化剂的烷基化芳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