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源小型电话交换机无效
申请号: | 00104210.6 | 申请日: | 200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312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发明(设计)人: | 吕兴平;刘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兴平 |
主分类号: | H04M1/72 | 分类号: | H04M1/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35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小型 电话交换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器材,能使一条进户电话线为四个内部用户服务,实现来电转接、内部通话、三方会议、保密通话等功能。
目前,公知的小型电话交换机采用外接电源为主电路提供能量,主电路的核心部分由单片机、双音频译码集成电路、多继电器开关转换电路等构成。由于单片机、继电器、双音频译码集成电路及电源变压器构成了元器件成本的绝大部分,因而成本难以大幅度降低;由于继电器属于机械转换开关,此种元件的采用难以提高整机工作的可靠性;由于需外接电源,使得整机不能安装于户外,并造成能源消耗及主要功能受停电影响。
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申请号97106803文摘,王烈俊先生发明的多功能电话分转器不用外接电源可实现以上主要功能。该产品需操作开关执行各项功能,不能使电话机本身振铃实现转接等功能,连接线比较麻烦,这与各内部用户仅需一根电话线与交换机相连接就能实现以上功能相比,差距很大,电路原理也无相近之处,因此不能与本发明归于一类。
本发明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不用外接电源的小型电话交换机,使之不仅能够应用于小型单位,而且向家庭推广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机与外线及各用户之间分别通过一根电话线相连接。当外线来电话时,四个话机一起响铃。先摘机优先,并对其它话机保密,当某个用户摘机拨打外线时,其它话机再摘机无效。本机只识别电话机“#”号键之双音频信号,用连续按“#”号键1~4次的操作方式来区分1~4号内部用户,由一片NE567与外围电路中的滤波器及电子开关相配合完成“#”号键对应双音频信号的检出,设置外线来铃检测电路以区分用户拨打“#”键的意图,防止误动作。
在本机处于静态守候时,外线只对四片CMOS集成电路提供电流,全部开关转换由三极管、CD4066及可控硅完成,为降低静态电流,对可控硅的触发采用断续比100∶1、频率为200Hz的方波脉冲电流,以便使外线来铃顺利通过。由于采用以上措施,本机静态守候电流在外线电压为48V时小于20μA。
来电转接操作方式:外线来电后,已摘机用户拨打相应的“#”号键次数,然后挂机,所对应内部用户话机开始响铃,该用户摘机即可与外线话机通话。
内部通话操作方式:摘机1秒后开始拨打相应的“#”号键次数,然后拍一下话机叉簧,所对应内部话机开始响铃,该用户摘机即可与先摘机用户通话。
三方会议操作方式:操作方法与内部通话时相同,只需已进行内部通话的两个用户约定同时挂机,然后再由其中一个用户将第三方呼入,另一挂机用户再摘机即可进行三方会议。
如果使用外线电源进行内部通话时,面临以下问题:1、若用户摘机不与外线进行有效联系,有些邮局总机会在几十秒或稍长的时间内将线路电流降为几毫安,使电路无法工作。2、邮局总机会送来忙音干扰通话。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电路摸拟摘、挂机操作,让本机以摘机10秒再挂机0.6秒的连续工作方式获取外线电源,在挂机时的0.6秒期间由2个1500μF/25V电解电容中的储能为整机电路及通话话机供电,这两个电容可滤除外线忙音,并与外围三极管组成可控直流升压器为对内振铃提供能量,设置恒流源电路使内部通话时无杂音干扰,音量也比与外线用户通话时高。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机工作不必外接电源;与公知的小型电话交换机相比,核心电路仅用6片普通低价集成电路,而不必采用单片机、双音频译码集成电路、继电器及电源变压器这些高价元器件,外围电路元件成本亦不高,因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整机没有一个继电器,全部采用无机械接触电子开关作转换,因而提高了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路工作原理。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在图2中IC1~6的型号分别为CD4584、CD4584、CD4066、CD4069、NE567、CD4017。R表示电阻,RP表示可调电阻,CR表示压敏电阻,D表示二极管,Q表示三极管,C表示电容,S表示可控硅,a表示插头,P表示内部用户话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兴平,未经吕兴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4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组合式太阳能吸收器
- 下一篇:嵌段共聚聚丙烯涂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