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中医诊脉的脉压潜象探测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0103922.9 | 申请日: | 200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1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成 |
主分类号: | A61B5/024 | 分类号: | A61B5/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中医 诊脉 脉压 探测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脉象的探测原理及其装置。进一步说是一种完整探测中医脉象信息全部四要素的脉压潜象探测法及其应用装置。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技术。其中“切诊”,即脉诊,是其中最具中医特色而又最难掌握的。中医诊脉,要求诊者仅凭指端触觉,感知出脉压搏动的形态细节及其变化趋势,进而准确辨识出几十种脉象,为中医的辩证施治提供正确的症状信息。显然,只有铭心体察,刻苦磨炼,长期研运,在获得扎实深厚的触探功力的基础上,才可能掌握好中医诊脉的技术。事实上,由于人的触觉辨识能力有限,即使医术高超的各中医名家,探查同一部脉象时往往也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以致中医脉象常令人感到神秘玄奇,似是而非。因此中医脉诊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迫切需要有可以凭借的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中医脉诊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中医诊脉仪正是为此而开发的电子医用仪器。但是已有的中医诊脉仪,基本上是仿照西医脉搏图仪的设计而制成的。使用时,按照中医取脉的位置设置传感探头,将各脉位处脉搏跳动引起的压力变化转换成电信号,以曲线的形式显示或记录下来。然后参照西医心电图的方法对脉搏曲线做波形分析,以寻找和确定脉搏波形与中医脉象之间的对应关系。经过多年的实践,上述曲线式诊脉仪除了某些明了易见的脉象外,无法解决辨识复杂精细脉象的关键难题,对于中医诊脉在客观化,准确化,一致化方面助益不大,以致现有的中医诊脉仪应用价值和范围都很有限。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有中医诊脉仪的设计原理未符中医脉象的学理所至。
图1,为中医脉象信息分析图。
其中图1a中(1a-4)为施诊腕部,(1a-1),(1a-2),(1a-3)为脉位“寸,关,尺”处的脉搏压力分布形态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1a-2)处某一瞬间脉压分布形态放大示意图,其中箭头(1b-1)的长短表示该点压力值的大小,曲线网格(1b-2)表示各点脉压的分布面;图1c中的(1c-1)为诊者触诊指端的剖面图,(1c-6)为施诊腕部的截面图,(1c-5)为施诊脉位下面脉管的截面图,(1c-2),(1c-3),(1c-4)分别为因触诊指力轻重所致的取脉深浅位置“浮,中,沉”。
参照图1。
根据中医脉象学理义可知,脉诊所探查的脉搏信息,是按其“位,形,势,数”四个要素来划分和定义的:
位:即为中医取脉的位置,包括腕部取脉的平面位置(寸,关,尺),如图1a中的(1a-1),(1a-2),(1a-3)所示位置,和用指力轻重控制取脉的深浅位置(浮,中,沉),如图1c中的(1c-2),(1c-3),(1c-4)所示位置;
形:为脉象显现的形象,即诊者指端触感到脉搏压力作用面的宽窄长短,方圆凸凹等,如图1b中的(1b-1),(1b-2)所示的形态;
势:是指脉象显现的“形”的变化趋势,故“形”的长短之伸缩,宽窄之舒敛,凸凹之起伏,流动之进退就都是“势”的含义,亦即图1b中的(1b-1),(1b-2)所示的脉“形”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脉“势”;
数:即单位时间内脉象显现的节律,包括频率和间隔。
中医脉象是通过它的“形”与“势”显现出来的。而“位”是“形”与“势”显现的空间位置,“数”是“形”与“势”显现的时间位置,所以“形,势”又是四要素中本质的,关键的因素。而具有“形”与“势”特征的信息,就是图象信息。因此,中医脉象的信息实质是:脉搏在脉位上产生的不可目视的动态压力图象,简称脉压潜象。
而现有的中医诊脉仪,仅能检测整个脉位上脉搏压力幅度随时间的变化,不能分辨和摄取脉压潜象信息的能力,无法探测脉象的本质要素“形”与“势”,故其不符中医脉象学理,难以解决中医脉诊的根本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医诊脉仪工作原理及其实施装置,即脉压潜象探测法及图象式中医诊脉仪,以实现全面,客观,准确的中医脉象探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中医诊脉的脉压潜象探测法。其步骤为:
选定中医施诊的“寸,关,尺”脉位,放置配有静态触压传感装置的脉压潜象传感装置,且与脉位表面保持适当探触压力;
静态触压传感装置,检识脉压潜象传感装置与脉位间探触压力的大小,测出中医脉象的“浮,中,沉”脉“位”;
脉压潜象传感装置将分布于脉位表面上脉搏跳动产生的动态压力图象,逐点转换成潜象电信号,再将潜象电信号转换成光学图象显示在屏幕上,供诊者用视觉代替触觉,观测中医脉象的“形”与“势”;
对潜象信号进行积分处理,将其转换成脉位面上总和压力的脉压幅度信号,以曲线形式显示或记录,辅助并加强诊者对中医脉象“势”的认识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成,未经李伟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39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