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03038.8 | 申请日: | 200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95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马桂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桂玲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64;A61P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韩小雷 |
| 地址: | 541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哮喘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以呼吸急促,甚或不能平卧,喉间有哮鸣声为临床特征。发作季节性强,以发于秋初冬令者为多,其次是春季,至夏季则缓解。为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哮必兼喘,所以哮证又称哮喘。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哮证通常分为寒哮和热哮证。寒哮证症见呼吸急促,甚或不能平卧,喉中有痰鸣声,痰白不粘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等。
哮证的病因病机,即哮证的发生多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劳倦等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若病因于外感寒邪,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疾为患,发为寒哮;若病因于热邪,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热痰为患,则表现为热哮。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肺系,若长期反复发作,则又与肺脾肾三脏之虚损有关。盖“肺主气”,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义,且肺气虚而卫外不固,易受外邪的侵袭而诱发;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上干于肺,而致肺气出纳失司。由于三脏之间交互影响,可致合并同病,表现为肺脾肾的气虚之候。总而言之,痰浊内伏于肺是哮喘发作之宿根,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劳倦太过而诱发。病位在肺,但长期反复发作,又与肺脾肾之虚损有关,是为本虚。
哮证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然反复发作日久,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仍应兼以健脾益肾之治。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寒哮证而设的以宣肺散寒、豁痰平喘为主要治则并佐以健脾益肾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中含有麻黄、苦杏仁、芥子、紫苏子、桂枝、百部、白果、莱菔子、远志、葶苈子、川贝母、太子参、白术、山茱萸、五味子、乌梅、白及、当归、黄柏和地龙,其中所述各成份的重量份数配比为:
麻黄 55-65份 苦杏仁 115-125份 芥子 55-65份
紫苏子 95-105份 桂枝 115-125份 百部 145-155份
白果 115-125份 莱菔子 95-105份 远志 145-155份
葶苈子 95-105份 川贝母 25-35份 太子参 145-155份
白术 595-605份 山茱萸 85-95份 五味子 115-125份
乌梅 115-125份 白及 25-35份 当归 145-155份
黄柏 115-125份 地龙 145-155份
方中所述麻黄、苦杏仁辛温,宣肺散寒,止咳平喘;所述芥子、紫苏子辛温,温肺散寒,降气化痰平喘;四药合用,有温散寒邪,降气豁痰平喘之功,俾肺气得以宣降,哮喘自已,共为方中之君药。
所述桂枝辛温,助麻黄以温散寒邪;百部甘苦微温,温润肺气,止咳祛痰;白果甘涩平,敛肺定喘;莱菔子辛平,降气化痰;远志辛温,祛痰止咳;葶苈子苦辛性寒,降气,祛痰平喘;川贝母甘微寒,润肺化痰止咳;以上均为加强君药宣肺散寒、豁痰平喘之功,共为方中之臣药。
盖哮病的形成与发作,均以痰为基本病因。而“脾为生痰之源”,故方中又以太子参、白术益气健脾,并伍莱菔子之消食、降气、化痰,使脾胃健运,则水谷能化为精微而不积湿生痰,以杜生痰之源。山茱萸酸温,补益肝肾,收敛肺气;五味子酸温,敛肺滋肾;乌梅酸平,敛肺止咳;白及性寒而收涩,合而用之,共补肺肾而滋肾纳气以平喘,又以其收涩之性,防诸辛散药耗散肺气;当归辛温,补血活血,《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上气”,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有平喘作用;黄柏苦寒清热;地龙咸寒,清热止咳平喘,以其寒凉之性,防诸辛温药之温燥太过。
方中麻黄是为肺经之专药,能引诸药直达病所,故亦兼方中之使药。
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寒、豁痰平喘之功。用于小儿寒哮证而症见如上述者。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症见与之相同者亦可用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桂玲,未经马桂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30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