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压磁疗点穴器无效
| 申请号: | 00102508.2 | 申请日: | 2000-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08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杰 |
| 主分类号: | A61N2/08 | 分类号: | A61N2/08;A61H39/04;A61H7/00;A61M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6400 山东省桓***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疗 点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疗、保健的负压磁疗点穴器。
近年负压磁疗点穴器被作为磁针灸器在医疗、保健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发明专利96120798.1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由负压气囊、通气柱体、负压杯腔即磁宫等组成的负压磁疗点穴器,三者之间设有通气气道,由点穴尖、永磁块组成的永磁体固设在负压杯腔内里,永磁体有N极向外的和S极向外的两种。该负压磁疗点穴器通过负压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将永磁体的点穴尖对准人体穴位,可单只使用,也可多只配合使用,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力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调整人体经络。由于磁力散漫于永磁体周围,呈扩散磁通,因此,从横向看,不论是单只还是多只负压磁疗点穴器进行使用,尽管点穴尖对准人体穴位,但作用于穴位表面的磁场面积远远超出穴位的范围,干挠了该穴以外它经它穴,不符合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从纵向看,磁场强度有限,其磁力对人体穴位的的调整作用也是有限的,达不到针刺的深度和效果。仅仅利用散漫的磁力作用、磁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是该负压磁疗点穴器、也是其他磁疗器械的通病和根本所在。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将磁力集中于某一较小区域的负压磁疗点穴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任意两个平行横截面积均相等的推管内套有活动推柄,推柄在推管内里的端头套有形状相似于推管垂直横截面形状、横截面积略大于推管内里的垂直横截面积的活塞,活塞与推管底壁之间设有弹簧,推管与负压杯腔一体结合,二者结合处的推管底壁留有通气气道;负压杯腔内里固设有由2N支一侧呈棱柱状、棱面夹角为360°/N的永磁棒组成的永磁体,N为大于1的自然数,每支永磁棒形状、体积大小均相等,永磁体向外一端呈圆锥状为点穴尖,组成永磁体的永磁棒的设置有相对同极和相对异极不同情况,靠吸力等作用固定在一起。永磁棒磁场间相互作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分别形成吸引闭合磁路和排斥磁路,由此,在圆锥状的点穴尖外部,尽管也存在扩散的磁力线,但磁力主要集中于点穴尖外端某一较小区域。
由2N支永磁棒组成的永磁体,磁力分布有规律,且主要集中于点穴尖外某一较小区域,与磁力散漫于外的单一永磁块相比,磁力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应用中对治疗穴位以外的其他经络腧穴干扰小,能提高磁疗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Ⅰ-Ⅰ、Ⅱ-Ⅱ纵剖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单支永磁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永磁棒设置示意图。
图5a、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磁力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磁力集中示意图。
图中1、负压杯腔2、点穴尖3、永磁棒4、推管底壁5、通气气道6、推管翅7、弹簧8、活塞9、推柄10、推手11、推管12、负压杯腔杯口13、棱面14、棱面夹角15、磁力线16、阴影
在图1中,负压杯腔(1)与推管(11)一体结合,推管(11)的任意两个平行横截面的面积均相等,本实施例示范的是圆柱形推管(11),负压杯腔(1)可采用圆柱状或内小外大即负压杯腔杯口(12)比内里稍大的喇叭状或其他适用形状,本实施例示范的是呈喇叭状的,推柄(9)露出推管(11)的一端为推手(10),用以推动推柄(9),推管(11)外壁设有两个便于推动推柄(9)的推管翅(6)。
在图2中,负压杯腔(1)与推管(11)一体结合,二者(1,11)结合处的推管底壁(4)上留有通气气道(5),由2N支永磁棒(3)组成的永磁体固设在负压杯腔(1)内里,永磁体向外一端为点穴尖(2)呈圆锥状,永磁体的设置不影响通气气道(5)的畅道,推管(11)内套有活动推柄(9),推柄(9)在推管(11)内里的端头套有活塞(8),活塞(8)可采用橡胶或其他质软有韧性的材料制作,其(8)形状相似于推管(11)垂直横截面形状、横截面积略大于推管(11)内里垂直横截面积,推管底壁(4)与活塞(8)之间设有弹簧(7),推柄(9)露出推管(11)的端头为推手(10),推管(11)外壁设有两个推管翅(6)
在图3中,单支永磁棒(3)一侧呈棱柱状,两棱面夹角(14)为360°/N,N为组成一个永磁体的永磁棒(3)的个数,N取大于1的自然数,永磁棒(3)的一端在两棱面(13)会集点为尖状设计,为点穴尖(2);作为特例,当2N=2即只有两支永磁棒(3)组成永磁体时,单支永磁棒(3)两棱面夹角(14)为180°,即为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杰,未经张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2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酒香甜肠
- 下一篇:抗原的检测方法以及生物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