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小非线性效应造成的退化的光信号传输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00102336.5 | 申请日: | 2000-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264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23 |
| 发明(设计)人: | 珀·B·汉森;托本·N·尼尔森;安德鲁·J·斯坦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朗迅科技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J14/02 | 分类号: | H04J14/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世迅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小 非线性 效应 造成 退化 信号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光通信系统,其性能易受非线性光学效应造成退化的影响。尤其是,本发明具体涉及采用波分多路复用技术(WDM)的系统。
参照图1,典型的光纤通信系统包括:载信息的光信号源10和光纤传输线15,用于传送信号到至少一个光接收机20。在考虑长距离传输的情况下,例如,传输距离在100公里或100公里以上的量级,通常包含若干个中继器25,用于信号恢复和放大。光纤跨度30在每对相邻中继器之间延伸,通常还在源到第一个中继器之间延伸。通常,每个光纤跨度往往在中继器内的光放大器35,40中终止。这种光放大器通常是离散的或局部泵浦的放大器,其意思是,泵浦辐射源与增益介质同在一处。这种典型的离散放大器35是由一段掺铒光纤构成的,连接到作为泵浦辐射源的半导体激光器。
应当注意,在接收机20之前的最后一个离散放大器(在图中用放大器40表示)的特征通常是“前置放大器”而不是“转发放大器”,因为它的主要功能往往是使到达信号适合于接收,而不是转发到下一个光纤跨度。
为了通过增大相邻中继器之间的距离改善经济效益,除了离散放大以外还对利用分布放大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若放大是在一段延伸的距离上发生的,我们说该放大是“分布的”,例如,总的增益恰好够补偿在这段距离上的光纤损耗,或在任何的情况下,总的增益是小于每米0.1dB的量级。
分布放大器通常是远程泵浦的,其意思是,泵浦辐射源不与增益介质同在一处。例如,Raman放大器的增益介质通常是组成跨度30的光纤纤芯。(必须不掺有旋光材料,使纤芯成为所要求的有效增益介质)。位于远处的泵浦辐射源50接入到光纤段55中的跨度30。虽然不一定是必需的,如图1所示,把源50安装在要泵浦的跨度之后的中继器内往往是很方便的。Raman泵浦源通常是半导体激光器。
例如,在L.E.Eskildsen等人于1996年6月6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659,609中描述Raman放大,其标题为“提高Raman放大传输容量的系统和方法”。
除了Raman放大以外,还提出过其他形式的远程泵浦的分布放大。例如,低度掺铒包含在构成光纤跨度的光纤纤芯内,从诸如中继器的远程位置提供泵浦。例如,在J.R.Simpson等人的“分布掺铒光纤放大器”文章中描述这种技术,Paper PD-19,Proc.OFC 1990,PD19-1至PD-4页。在E.Desurvire所著掺铒光纤放大器一书中也描述过分布掺铒放大器,第2.6节,121-136页。
此外,应当注意,远程泵浦放大不一定是“分布的”,而可以是集总放大。例如,通过远程泵浦一段有中度或高度掺杂的掺铒光纤,可以实现这种类型的放大。
响应于光纤通信系统中不断增大信息处理容量的要求,已经引入各种多路复用技术。在称之为波分多路复用(WDM)的技术中,多个波长信道合成在单根光纤中。通常是,给每个波长信道提供各自的光源,例如,二极管泵浦激光器。提供的调制装置是用于调制其中每个源的光输出(或者,用调制的信号直接地驱动光源)。每个波长信道可能包含一个光载波频率,调制该频率以给信息编码。调制意味着把数据强加到光载波上的任何方法,例如,调制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移键控。波长信道有一个有限的频率带宽,通常在从几百MHz到几十GHz的范围内。
各个波长信道一般群集在诸如1550nm的中心通信波长附近。例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的波长信道间隔为100GHz的标准网,包括对应于频率为193.1THz的波长。(频率为100GHz的信道间隔相当于约为0.8nm的波长间隔)。
在光通信系统中出现的某些困难是由于所谓的非线性效应,它是通过相对高功率的光波与传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这些效应是不希望有的,因为它们可以使系统的性能下降。虽然这些效应一般发生在光通信系统中,但在WDM系统中最盛行。在WDM系统中,这些效应往往在这样的系统中最盛行,其中至少有10个波长信道,信道间隔是数据速率的20倍或更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朗迅科技公司,未经朗迅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23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