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脱臭的深度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0101922.8 | 申请日: | 200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290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1 |
发明(设计)人: | 申应培;李永大;任同爀;林性基;朱铉宗;李相涉;朱封贤;尹铉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韩美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332;328;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新华,王其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土壤 微生物 废水 进行 脱臭 深度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脱臭的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是,为了去除废水的臭味及营养盐类,把压缩成无定形的块状、圆筒形、球形的土壤或腐殖土,或者把在土壤微生物净化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污泥结晶体,和含硅的浮石、沸石或脉斑石系统的碎石充填的活性剂,填充至培养槽(4),用以培养土壤微生物;用培养污泥输送管(14)从废水流入地点去除臭味;从厌氧槽(5)释放出处于厌氧状态的磷;用间歇曝气槽(6)于好氧及无氧状态下达到硝酸化、脱氮化、诱导磷的过量摄取;为了提高脱氮效率,通过间歇内部输送管(10)从间歇曝气槽(6)的后端输送至前端;把处理过的液体,用最终沉淀槽(7)进行固液分离后,放出处理水,把污泥的一部分或全部循环至上述培养槽(4)及厌氧槽(5),保持微生物浓度,将剩余污泥排出,通过这些措施来缩短培养初始微生物的试运行时间。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得用土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脱臭的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把上述培养槽(4)的溶解氧浓度保持在0.1~0.5mg/L的通性状态,微生物的浓度(MLSS)为5000~10000mg/L,从最终沉淀槽(7)流入培养槽(4)的污泥量为输送污泥量的5~20%,滞留时间保持在12~48小时左右,按此条件培养土壤微生物。
3.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脱臭的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厌氧槽(5)只用水下搅拌机搅拌来调节溶解氧浓度(D0),保持在通性厌氧状态,溶氧浓度保持在0.1~0.5mg/L的通性状态,微生物的浓度(MLSS)为2000~5000mg/L,滞留时间保持在1~2小时左右。
4.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脱臭的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是,上述间歇曝气槽(6)设置水下搅拌机,并使其运行,借此调节溶解氧浓度(D0)以维持无氧和有氧状态,在曝气时保持大于2.0mg/L,而停止曝气时保持在0.5mg/L以下,间歇曝气间隔为15~60分钟,微生物的浓度(MLSS)为2000~5000mg/L,滞留时间保持在4~6小时左右。
5.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脱臭的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是,用上述间歇内部输送管(10)把混合液从间歇曝气槽(6)的后端输送20~100%至前端。
6.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脱臭的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沉淀去除流入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时,也可以通过最初沉淀槽或转筒筛(3),在最终沉淀槽的滞留时间为2~5小时,污泥的输送量保持在50~100%的范围内。
7.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脱臭的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培养上述土壤微生物的培养槽(4)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污染物质通过缩合反应,生成大分子,迅速提高微生物的增殖速度,通过使用现场的剩余或输送污泥使初始微生物的培养增殖,借此来大大缩短试运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韩美,未经株式会社韩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19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