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信号发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01536.2 | 申请日: | 2000-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0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8 | 
| 发明(设计)人: | 旋永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旋永南 |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H04B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641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信号 收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信号发收方法,属通信领域。
在通信领域,人们常需利用高频把信号发送出去。现有技术中[1,2],待发信号Si(t)是在发送机中被调制到一个高频载频上发出的。在接收端,该载频信号被收到后,与接收机的本振信号经一或多级下变频,再被解调而将原信号Si(t)取出。使用现有技术,接收机需至少在第一级混频器处有一高频本振源,且其需有稳定,精确及低噪声等优良性能,使得电路复杂性及成本均增加。此外,若系统工作在较宽频带或不同频段上,接收机常常需用多于一个的本振源,此时电路更为复杂。当发送机发出的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变化时,接收机的本振源通常很难跟踪,导致系统性能变差。当发送机的高频改变时,接收机的本振源的频率也必须相应地变化,反之亦然,从而增加了系统设计,特别是运行过程中作更新和改进的困难。发送频率和接收机的本振频率均需十分精确,增加了元器件的成本和选件的困难。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革现有技术,使得在一个发收系统中,高频信号都由发送机提供,而在接收机中,在一级变频的情况下,不需要任何本振源,在多级变频的情况下,则不需要用于前级混频的难做和成本较高的高频本振源,从而使得接收机的电路简化,且同一电路可工作在更宽甚或不同的频段上。就整个收发系统而言,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困难和缺点将得到克服,使得通信系统的成本降低,性能改善和灵活性得到提高。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参见图1,在发送端1,待发信号Si(t)将同时被调制到两个载频上以发送出去。设两个载频的频率分别为FL和FU,而两者之差为FIF,即FIF=FU-FL。在接收端2,接收机收到调制于FU和FL的信号后,令其通过自乘以取得FU跟FL的差频FIF,即可实现前级的高频下变频以便把原信号解调复原。为此,将所收信号输入到非线性电路7,它的输出含有FU与FL的差频FIF以及别的频率成分。用中频滤波器8将频率为FIF的成分取出,即完成了下变频的过程。注意此过程与现有技术不同,参与差频的FU和FL均来自发送机,其间并不需要接收机中有(通常是成本较高也较难做的)高频本振源。频率为FIF的中频信号或可被直接送到解调器12解调,把原信号Si(t)取出,或可被送到中频混频器9与中频本振源10混频。所得信号经低频滤波器11滤出后,再送到解调器12解调以取出原信号Si(t),完成信号的发收过程。图1所示的,是后一种,即多级变频的情况。
图1给出可实现本发明方法的基本电路结构。在发送端1,基本电路由调制器3,功率合成器4,高频滤波器5所组成。待发信号Si(t)从调制器3的输入端A输入,调制器3的两个输出端B和C分别连接到功率合成器4的两个输入端D和E,把频率分别为FL和FU的已调信号送到功率合成器4合成。功率合成器4的输出端F连接到高频滤波器5的输入端G,高频滤波器5把含有已调信号So(t)的频段选出,经由其输出端H输出,以作有线或无线的信号发送。在接收端2,收到的信号So(t)从高频滤波器6的输入端I输入,高频滤波器6的输出端J连接到非线性电路7的输入端K,非线性电路7的输出端L连接到中频滤波器8的输入端M。中频滤波器的输出端N连接到中频混频器9的输入信号端O。中频本振源10的输出端Q连接到中频混频器9的本振端R。中频混频器9的输出端P连接到低频滤波器11的输入端T,低频滤波器11的输出端U连接到解调器12的输入端V。信号Si(t)从解调器12的输出端W还原取出。
载频频率FU和FL的差频FIF可设计为一常数,也可为一随时间而变的数,特别是随一伪随机码(PN码)而变化的数。在FIF随PN码变化的情形,本发明的方法为信号的发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扩频过程。此时在接收机中,中频本振源10的频率也应相应地随同一PN码变化,以实现解扩过程。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待发信号Si(t)调制的过程所用的载频的数目,也可以多于两个。和两个载频时的情形相仿,在接收端,利用非线性电路和滤波器电路,即可产生和选出由各载频的差频所形成的中频信号,继而进行直接解调,或者进一步下变频再解调等过程,把原待发信号Si(t)还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A.接收机不需要有本振源(一级变频的情况),或者不需要有成本较高也较难做高频本振源(多级变频的情况),使电路简化,成本降低。此点对于有许多接收机的通信系统,尤为重要;
B.由于不需有高频本振源,接收机可做得带宽较大或工作在多频段上,甚至可工作于不同的通信系统中,经济效益重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旋永南,未经旋永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1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智能信息终端
- 下一篇:生产(卷烟)盒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