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域工程物探冲击震源无效
| 申请号: | 99117849.1 | 申请日: | 1999-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84C | 公开(公告)日: | 2004-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祯;李哲生;林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V1/153 | 分类号: | G01V1/153;G01V1/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01***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在水中产生大能量宽频冲击应力波的方法,产生的应力波除了能量大、频带宽外,还余震小,能定向传播,克服了以往大能量震源因气泡效应、频带窄或余震长的缺陷,达到水域工程勘察的目的。并设计出产生这种震源的装置。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动力带动两刚性物体互相撞击产生震动波,震动产生的应力波在水中通过喇叭状口定向传播,产生应力波的物体周围空间充填吸音材料和减震材料来消除余震。利用该方法原理设计的全自动冲击装置是由电机、减速机、偏心涡轮、压杆、受拉弹簧、尼龙锤、锤垫和触发开关等组成。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域 工程 物探 冲击 震源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水域工程物探地震法的震源,其特征在于:震源的外壳是一个密封的船形金属容器,它的侧壁是双层的、双层之间充以吸音材料充填物,容器底部外侧贴上木板,容器内多余空间亦充填吸音材料,应力波的产生靠机械动力传动装置带动尼龙棒或金属棒连续、定时撞击容器底产生,容器底接受尼龙棒或金属棒冲击处为喇叭状,喇叭状口与容器底的交角为45°,撞击处有不同材料的锤垫用以改变冲击产生的应力波频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911784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