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子反应堆密封外壳有效
| 申请号: | 99103482.1 | 申请日: | 1999-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16C | 公开(公告)日: | 2004-03-10 |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隆;浅野明朗;广野秀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21C9/004 | 分类号: | G21C9/004;G21C13/02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剑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的原子反应堆密封外壳,能适应原子能发电厂内电气输出功率增大化要求,以安全、容易的措施实现小型化,提高经济性,在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位置,用密封材将上部乾井与下部乾井气密地隔离,分别设置专用的通气管,当上部乾井发生事故时,使湿井气相部的高压气体通过连通孔流入下部乾井,当下部乾井发生事故时,使湿井气相部的高压气体通过连通孔流入上部乾井,减低作用在湿井外壁上的负荷。 | ||
| 搜索关键词: | 原子反应堆 密封 外壳 | ||
【主权项】:
1.原子反应堆密封外壳(21、21a、21b、21c),其特征在于,备有外周混凝土墙(25)、底垫混凝土墙(26)、RPV支座(22)、水平壁(27)、上部乾井(28)、下部乾井(29)、湿井(31)、隔离机构(33)、上部乾井专用通气管(34)、上部乾井专用的高压气体流入机构(37)、下部乾井专用通气管(38)和下部乾井专用的高压气体流入机构(41);上述外周混凝土墙(25)内侧设有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24)、原子反应堆再循环系统及其它原子反应堆系统的配管和机器;上述底垫混凝土墙(26)位于该外周混凝土墙(25)的下方,用于支承该外周混凝土墙(25);上述RPV支座(22)在上述外周混凝土墙(25)的大致中心位置支承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24);上述水平壁(27)是在RPV支座(22)上下方向的约中央位置,连接外周混凝土墙(25)和RPV支座(22);上述上部乾井(28)是被上述外周混凝土墙(25)、水平壁(27)、RPV支座(22)及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24)包围着;上述下部乾井(29)是位于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24)的下方,被底垫混凝土墙(26)、RPV支座(22)及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24)包围着;上述湿井(31)是在下部乾井(29)的外周侧,被上述外周混凝土墙(25)、底垫混凝土墙(26)、水平壁(27)及RPV支座(22)包围着,内部具有储存水的抑制槽(32);上述隔离机构(33)是在上述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24)的支承位置,将上部乾井(28)与下部乾井(29)气密地隔离的;上述上部乾井(28)专用通气管是连通上部乾井(28)与抑制槽(32);上述上部乾井(28)专用的高压气体流入机构(37),设置在连通上部乾井专用管与湿井(31)气相部的连通孔(36)内,由非常情况时的一定程度以上的气压解除遮蔽状态,并且,容许气流有选择地从湿井(31)气相部流入上部乾井(28);上述下部乾井(29)专用通气管是连通下部乾井(29)与抑制槽(32)的;上述下部乾井(29)专用的高压气体流入机构(41),设置在连通上述下部乾井(29)和湿井(31)的气相部的连通孔(40)内,由非常情况时的一定程度以上的气压,解除遮蔽状态,并且,容许气流有选择地从上述湿井(31)的气相部流入下部乾井(2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910348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自然循环的强迫循环冷却深水池核供热反应堆
- 下一篇:核电厂维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