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电弧加工薄膜细孔的装置与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9103231.4 | 申请日: | 1999-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85C | 公开(公告)日: | 2004-04-28 |
| 发明(设计)人: | 蔡浪富;洪春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26F1/28 | 分类号: | B26F1/2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利用电弧加工薄膜细孔的装置与方法;加工装置主要包括:一薄膜进给装置、一电弧产生器模组、一支撑板及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控制进给速率及薄膜张力;电弧产生器模组由电弧产生器组成;支撑板设于薄膜进给装置下方,板体上设有孔洞,其底部连接有真空气压源,以排出高温废气;加工方法:利用电弧产生热能,熔化薄膜形成细孔;通过调整电流或电压以控制电弧能量;本方法加工的细孔,孔缘平滑、强度高。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电弧 加工 薄膜 细孔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电弧加工薄膜细孔的装置,包括:一电源供应组件;一薄膜进给装置,包括一进料侧及收料侧,以便输送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弧产生器组件、一支撑板及可编程控制器;薄膜进给装置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以控制其进给速率及薄膜的张力;电弧产生器组件由至少二个电弧产生器排列组成,安置于薄膜进给装置的上方,每一电弧产生器皆具有动作控制线路,可瞬间产生热能,由编程控制器控制,配合薄膜的进给控制加工薄膜细孔分布区域;支撑板设于机台内对应于薄膜进给装置下方,支撑板的板体上贯设有小孔洞,其底部连接有真空气压源,以排出加工时机台内的高温废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910323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