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再生表面的碳糊电极无效
申请号: | 94206787.8 | 申请日: | 199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001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07 |
发明(设计)人: | 于鹏光;董绍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桂珍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再生表面的碳糊电极,它以绝缘高分子材料为外壳,在导电的内衬中填充单纯的碳糊或混有生物酶制剂、生物组织碎片、电化学催化剂及抗原抗体的碳糊,从而构成电化学电极和生物传感器。旋转电极尾部的螺丝杆,可从电极端口挤出碳糊,擦净碳糊后产生新的电极表面,由于电极体内有位置固定的导电内衬,从而使电极内部的电阻值与碳糊贮存室中碳糊的含量无关。由于从电极尾部填充碳糊,并采取排气及封闭措施,从而使电极表面形状不受使用环境的气压影响且保持稳定。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表面 电极 | ||
【主权项】:
1、一种可再生表面的碳糊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的结构为壳体1,上部是碳糊贮存室17,中部是固定颈16,带有外螺纹,用于固定电极保护套7,电极保护套7呈筒形,筒形的一端有内螺纹与固定颈16相配合,电极杆18内侧有以惰性金属管制成的导电内衬5,在碳糊贮存室17内的下部有金属垫圈4,其中心有孔,管状导电内衬5的一端直接插入金属垫圈4的中心孔内,导线13穿过壳体1与金属垫圈4的外侧挤压相接,碳糊贮存室17内有一空心的芯柱3,面向碳糊6的一端为凹面12,另一端为有内螺纹的孔11,中间以孔14贯通,碳糊贮存室17的端口处有螺丝杆2,与芯柱3接触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的中心有细槽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420678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