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霉菌毒素识别物高负载氧化锌纳米材料形貌可控合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8846.8 | 申请日: | 2021-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马良;黄颖玉;张宇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82Y40/00;B82Y15/00;G01N33/543;G01N33/57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霉菌毒素识别物高负载氧化锌纳米材料形貌可控合成方法。本发明采用温和环保的水热法,研究控制特定碱源、反应条件(体系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根据不同研究需求,控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形态和尺寸生长,分别合成对抗霉菌毒素独特性单克隆抗体高负载的三维立体分级花状氧化锌纳米材料和对霉菌毒素核酸适配体高负载的棒簇状氧化锌纳米材料。当氧化锌与毒素单抗投料比为1:12~1:16(mg/mg)时,氧化锌和毒素适配体投料比为=1:13~1:20(mg/nmol)时,可以分别实现对抗黄曲霉毒素B |
||
| 搜索关键词: | 霉菌 毒素 识别 负载 氧化锌 纳米 材料 形貌 可控 合成 方法 | ||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11077884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