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信赖性数字化大功率电源适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207079.X | 申请日: | 2019-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2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宾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东颂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32;H02M1/42;H02M1/44;H02M1/09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信赖性数字化大功率电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内设有依次连接的EMC与X电容放电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半桥谐振电路数字化处理中心、同步整流电路、恒压模式、恒流模式和光耦反馈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输入断电之后快速将电容XC1和电容XC2所存留的电压释放到安全值,不需增加电阻跨接在连接线上,有效增加电源适配器的可靠性,使电源有很高的信赖性;半桥谐振电路数字化处理中心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测量或存储数值,以检测集成芯片的内部数字来处理工作模式,实现数字化传输检测,更精准的控制电源的每一个步骤。 | ||
| 搜索关键词: | 半桥谐振电路 本实用新型 适配器本体 数字化处理 电容 信赖性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光耦反馈电路 同步整流电路 连接线 大功率电源 电源适配器 数字化传输 电压释放 放电电路 工作模式 恒流模式 恒压模式 检测集成 控制电源 依次连接 启动时 适配器 电阻 跨接 断电 电源 存储 数字化 测量 芯片 检测 安全 | ||
【主权项】:
                1.一种高信赖性数字化大功率电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本体内设有依次连接的EMC与X电容放电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半桥谐振电路数字化处理中心、同步整流电路、恒压模式、恒流模式和光耦反馈电路;/n所述EMC与X电容放电电路包括电容XC1、电容XC2、桥式整流二极管D1和励磁线圈LF1,所述励磁线圈LF1设有接口1Ⅰ、接口1Ⅱ、接口1Ⅲ和接口1Ⅳ,所述桥式整流二极管D1设有接口2Ⅰ、接口2Ⅱ、接口2Ⅲ和接口2Ⅳ;/n励磁线圈LF1的接口1Ⅰ和接口1Ⅱ分别与交流输入端连接,励磁线圈LF1的接口1Ⅲ和接口1Ⅳ分别与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接口2Ⅲ和接口2Ⅱ连接,电容XC1并联在接口1Ⅰ与交流输入端的连接线路和接口1Ⅱ与交流输入端的连接线路之间,电容XC2并联在接口1Ⅲ与接口2Ⅲ的连接线路和接口1Ⅳ与接口2Ⅱ的连接线路之间;/n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电感线圈L1、二极管D1、三极管Q3、三极管Q4、微处理器CPU1和电阻R1,所述微处理器CPU1的具体型号为TEA19162T,电感线圈L1的输入端与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接口2Ⅳ连接,电感线圈L1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并联在电感线圈L1与二极管D1的连接线路上,三年级管Q4的集电极与微处理器CPU1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并联在三级管Q4与电感线圈L1的连接线路上,三极管Q3的集电极并联在三极管Q4与微处理器CPU1的连接线路上,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后与微处理器CPU1连接;/n所述半桥谐振电路数字化处理中心包括三极管Q8、三极管Q9、电容C1、电容C3、变压器T1和微处理器CPU2,所述微处理器CPU2的具体型号为TEA19161T,三极管Q8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微处理器CPU2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微处理器CPU2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桥式整流二极管D1的接口2Ⅰ连接,接口2Ⅰ还与接地端SGND连接,所述电阻R1并联在接口2Ⅰ与三极管Q9的连接线路和三极管Q3与微处理器CPU1的连接线路之间,电容C1并联在二极管D1与三极管Q8的连接线路和接口2Ⅰ与三极管Q9的连接线路之间;/n所述变压器T1设有接口3Ⅰ、接口3Ⅱ和接口3Ⅲ,接口3Ⅰ设有连接点1Ⅰ和连接点2Ⅰ,接口3Ⅱ设有连接点1Ⅱ,接口3Ⅲ设有连接点1Ⅲ,连接口3Ⅱ和连接口3Ⅲ之间设有公共连接点,连接点1Ⅰ并联在三极管Q8与三极管Q9的连接线路上,连接点2Ⅰ与电容C3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输入端并联在三极管Q9与接口2Ⅰ的连接线路上;/n所述同步整流电路包括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容C2、电阻R2和微处理器CPU3,所述微处理器CPU3的具体型号为MPS6922,三极管Q10的基极与变压器T1中接口3Ⅱ的连接点1Ⅱ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微处理器CPU3连接,三极管Q11的基极与连接点1Ⅲ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微处理器CPU3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并且,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n所述恒流模式包括运算放大器U2、电阻R7和二极管D3,所述恒压模式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2和运算放大器U1,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还与电阻R2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负极与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输出端与公共连接点连接,电阻R2的输入端并联在运算放大器U2与电容C2的连接线路上;/n电阻R3的输出端与电阻R5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5的输入端与电阻R7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7的输出端接地,电阻R4的输出端与电阻R6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6的输出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并联在电阻R4与电阻R6的连接线路上,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并联在电阻R3与电阻R5的连接线路上,运算放大器U2的正极并联在电阻R5与电阻R7的连接线路上,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n所述光耦反馈电路包括四端光电光电耦合器PC2,所述四端光电光电耦合器PC2设有接口4Ⅰ、接口4Ⅱ、接口4Ⅲ和接口4Ⅳ,所述电阻R4的输入端与四端光电光电耦合器PC2的接口4Ⅰ连接,电阻R3的输入端并联在电阻R3与接口4Ⅰ的连接线路上,四端光电光电耦合器PC2的接口4Ⅱ并联在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连接线路上,四端光电光电耦合器PC2的接口4Ⅳ接地,四端光电光电耦合器PC2的接口4Ⅲ与微处理器CPU2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东颂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东颂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120707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超低漏电流的医疗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