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轮机多级汽缸间联合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5415.7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6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顾永丹;王海涛;华文祥;仪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12 | 分类号: | F01D25/12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双娇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多级汽缸间联合冷却系统,包括前转子、前汽缸、后转子和后汽缸,前汽缸套设在前转子外部,前汽缸与前转子之间形成有第一待冷却区域,前汽缸设有向第一待冷却区域内引入冷却蒸汽的孔道;后汽缸套设在后转子外部,后汽缸与后转子之间形成有第二待冷却区域,第二待冷却区域通过管道与第一待冷却区域相连通,由管道将第一待冷却区域内的乏汽引入第二待冷却区域内。将前汽缸的冷却蒸汽冷却循环完成后的乏汽再利用,将其作为冷却蒸汽用于冷却后汽缸的第二待冷却区域,是乏汽能源梯级利用的有效方式,可避免后汽缸通流能力的损失,同时避免冷冲击对后汽缸和后转子造成寿命损伤。 | ||
搜索关键词: | 汽缸 冷却区域 后转子 冷却蒸汽 前转子 乏汽 汽轮机 汽缸套 联合冷却系统 能源梯级利用 本实用新型 多级汽缸 冷却技术 冷却循环 寿命损伤 通流能力 有效方式 冷冲击 再利用 引入 孔道 外部 冷却 | ||
【主权项】:
1.一种汽轮机多级汽缸间联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转子(11)、前汽缸(21)、后转子(12)和后汽缸(22),所述前汽缸(21)套设在所述前转子(11)外部,所述前汽缸(21)与所述前转子(11)之间形成有第一待冷却区域(41),所述前汽缸(21)设有向所述第一待冷却区域(41)内引入冷却蒸汽的孔道;所述后汽缸(22)套设在所述后转子(12)外部,所述后汽缸(22)与所述后转子(12)之间形成有第二待冷却区域(42),所述第二待冷却区域(42)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待冷却区域(41)相连通,由所述管道将所述第一待冷却区域(41)内的乏汽引入所述第二待冷却区域(42)内。/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36541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轮机轴封供汽调节装置
- 下一篇:轴承座落地支撑的轴向排汽排汽缸及汽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