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运算放大器的差分电荷泵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74235.6 | 申请日: | 2019-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4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晋超超;朱天成;候俊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3L7/089 | 分类号: | H03L7/089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运算放大器的差分电荷泵电路,所述差分电荷泵电路包括:电流源I1、上拉电流镜、下拉电流镜、传输门开关、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p3和第四电容CP4;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改善了传统电荷泵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不匹配的问题。(2)解决了时钟馈通的问题。(3)改善了电荷共享效应影响。 | ||
| 搜索关键词: | 运算放大器 电荷 电路 | ||
【主权项】:
1.一种带运算放大器的差分电荷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电荷泵电路包括:电流源I1、上拉电流镜、下拉电流镜、传输门开关、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p3和第四电容CP4;所述第三电容Cp3和第四电容CP4接地;/n所述上拉电流镜用于把基准源电流转换成电荷泵的充电电流;/n所述下拉电流镜用于把基准源电流转换成电荷泵的放电电流;/n所述上拉电流镜由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构成;/n所述下拉电流镜由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构成;/n所述传输门开关包括:第一传输门TG1、第二传输门TG2、第三传输门TG3、第四传输门TG4;/n所述第一传输门TG1由第六晶体管M6和第七晶体管M7构成;所述第二传输门TG2由第八晶体管M8和第九晶体管M9构成;所述第三传输门TG3由第十晶体管M10和第十一晶体管M11构成;所述第四传输门TG4第十二晶体管M12和第十三晶体管M13构成;/n具体连接关系如下:/n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电流源I1、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第三电容Cp3;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接地;/n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至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电流源I1、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第三电容Cp3;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n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分别连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电流源I1、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第三电容Cp3;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三传输门TG3、第四传输门TG4;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接地。/n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分别连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电流源I1、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第三电容Cp3;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接电源;/n所述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分别连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电流源I1、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第三电容Cp3;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一传输门TG1、第二传输门TG2;所述第五晶体管M5的源极接电源;/n所述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信号UP-;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漏极、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运算放大器AMP的正输入端,并输出信号Vout;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第七晶体管M7的漏极、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n所述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连接信号UP;第七晶体管M7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漏极、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运算放大器AMP的正输入端,并输出信号Vout;/n所述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连接信号UP;第八晶体管M8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九晶体管M9的源极、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源极、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运算放大器AMP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AMP的负输入端;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第七晶体管M7的漏极、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n所述第九晶体管M9的栅极连接信号UP-;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第六晶体管M6的源极、第七晶体管M7的漏极、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第九晶体管M9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第八晶体管M8的漏极、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源极、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运算放大器AMP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AMP的负输入端;/n所述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连接信号DN-;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源极、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漏极、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源极;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漏极、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运算放大器AMP的正输入端,并输出信号Vout;/n所述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栅极连接信号DN;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运算放大器AMP的正输入端,并输出信号Vout;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漏极、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源极;/n所述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栅极连接信号DN;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源极、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源极;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第八晶体管M8的漏极、第九晶体管M9的源极、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运算放大器AMP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AMP的负输入端;/n所述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栅极连接信号DN-;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分别连接至第八晶体管M8的漏极、第九晶体管M9的源极、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源极、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运算放大器AMP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AMP的负输入端;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漏极、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源极;/n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容C2、运算放大器AMP的输出端、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漏极,并输出信号Vout;第一电阻R1另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容C1;/n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1,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C2、同时接地;/n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电阻R1、运算放大器AMP的输出端、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漏极,并输出信号Vout;另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容C1、同时接地。/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87423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