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跌倒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9955.9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8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何坚;祖天奇;余立;张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跌倒检测方法属于电子信息领域,本发明将通过MEMS采集的3轴加速度、角速度数据转为RGB像素,并引入滑动窗口构造能同时反映老年人活动过程中3轴加速度、角速度变化特征的像素图;参考LeNet 5架构设计了基于CNN的跌倒监测算法FD‑CNN,将像素图进行归类,实现跌倒检测算法。通过构建FD‑CNN,可以克服MEMS陀螺仪存在信号漂移误差、3轴加速度计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电压波动等干扰,准确实现跌倒检测。FD‑CNN网络模型系统的准确率达到了98.62%,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8.65%和99.80%。其中,系统对跌倒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到达了100%。 | ||
搜索关键词: | 跌倒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敏感度 像素图 电子信息领域 跌倒检测算法 角速度变化 角速度数据 电压波动 跌倒监测 滑动窗口 活动过程 架构设计 网络模型 信号漂移 运动状态 构造能 速度计 陀螺仪 准确率 构建 归类 算法 轴加 采集 参考 引入 | ||
【主权项】:
1.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跌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1)建立人体活动模型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和角速度会实时变化;将运动感知模块放置在定制背心的腰部,进而建立基于笛卡尔坐标系的人体活动模型,其中ax、ay、az分别代表人体活动沿x轴、y轴和z轴的加速度;
为分别代表人体躯干绕x轴、y轴和z轴的角速度;(2)活动数据可视化处理由于人体跌倒的时间通常小于2秒钟,因此在服务器端设计了2秒钟的滑动窗口以缓存活动感知MEMS传来的3轴加速度、角速度数据;由于MEMS感知模块的采样频率为100Hz,其中的3轴加速度、角速度值通常采用2字节表示,因此设计了大小为2400字节的滑动窗口用来缓存MEMS感知模块采集的2秒钟的3轴加速度、角速度数据;若将3轴(X、Y、Z轴)的加速度、角速度值分别对应于3通道图像中R、G、B通道的数值,这就将每份3轴加速度、角速度数据转换成一个RGB像素点,那么滑动窗口中的缓存3轴加速度、角速度数据看成为尺寸为20*20*3的图像;由于图像数据的量程范围为0~255的整型数据,而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据量程不尽相同,为此采用公式(1)对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传感器数据的量程进行规范化,将两者传感器数据规范到0~255范围内;
其中,range为加速度计或陀螺仪传感器的量程,value为实测数值;计算结果result后为浮点型,为了表示方便通过四舍五入将result转化为整型数据;(3)设计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跌倒监测架构FD‑CNNFD‑CNN架构其输入为20ⅹ20像素的3通道RGB图像,不包含输入层共有6个网络层;其中,网络的卷积层标注为Cx,下采样层标准为Sx,全连接层标注为Fx,x为网络的层号;在进入网络的C1层前,系统按照公式(2)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即将图像数据取值范围为0~255归一化为‑1~1;
C1为卷积层;在卷积前,系统对输入层数据进行了边缘扩充,扩充后的图像大小为22×22像素,扩充边缘的像素值为0;边缘扩充在卷积时可避免输入层边缘数据特征丢失;卷积核大小是5×5×3,每个特征图内只使用一个共同卷积核;每个卷积核有5×5×3个连接参数以及1个偏置共76个参数;卷积核每次滑动一个像素,因此卷积层形成的每个特征图大小是18×18;卷积过后,系统通过relu函数进行网络层激活;C1层共有32个卷积核,所以该层输出为32张大小为18×18的特征图;S2为最大池化层;在池化前,系统对C1层输出的数据进行了边缘扩充,扩充边缘的像素值为0,扩充后的图像大小为20×20像素;系统采用2×2的卷积核以步长为2进行最大池化下采样得到32张10×10的特征图;C3为卷积层;在卷积前,参考C1层也对S2的输出进行了边缘扩充,扩充后的图像大小为12×12像素;卷积核大小是5×5×32,卷积核每次滑动一个像素,卷积后形成的每个特征图大小是8×8;卷积过后,系统通过relu函数进行网络层激活;C3层共有64个卷积核,所以该层输出为64张大小为8×8的特征图;S4为最大池化层;参考C1层也对C3的输出进行了边缘扩充,扩充后的图像大小为10×10像素;系统采用2×2的核以步长为2进行最大池化下采样得到64张5×5的特征图;F5为全连接层,其含有512个神经单元;为了防止网络过拟合,在训练时加入了dropout;这一层神经元在全连接后使用relu函数进行网络激活;最后一层是全连接网络输出层;该层有8个神经单元;在计算网络结果时,将最后一层的输出加到softmax中,得到每个类的预测概率,其中概率最大项为网络的预测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2995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关键点和局部特征的三维人耳识别方法
- 下一篇: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