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扭载荷作用下疲劳短裂纹扩展率模型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15103.4 | 申请日: | 201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0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冰;廖贞;肖守讷;阳光武;朱涛;孟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敖欢;葛启函 |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扭载荷作用下疲劳短裂纹扩展率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展不同拉扭应力幅比下短裂纹复型试验,根据复型结果获取指定循环周次下的裂纹扩展长度;步骤2:获取基于单轴拉压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率模型;步骤3:量化拉扭应力幅比对短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步骤4:在步骤2得到的单轴拉压载荷载荷作用短裂纹扩展率模型中引入应力幅比效应函数,得到包含拉扭应力幅比效应的短裂纹扩展率模型;本发明基于常规单轴拉压载荷作用下的短裂纹扩展率参数,能够完成不同拉扭应力幅比效应下的短裂纹扩展率的估算,避免了开展多种拉扭应力幅下的多轴疲劳试验的高昂成本,对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
| 搜索关键词: | 裂纹扩展 拉扭 载荷作用 单轴 拉压 模型构建 复型 疲劳 多轴疲劳试验 工程问题 结果获取 理论意义 效应函数 循环周 比对 估算 量化 引入 试验 | ||
【主权项】:
1.一种拉扭载荷作用下疲劳短裂纹扩展率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展不同拉扭应力幅比下短裂纹复型试验,根据复型结果获取指定循环周次下的裂纹扩展长度,基于割线法计算裂纹扩展速率:
其中,a为裂纹长度,N为循环周次,da/dN为裂纹扩展速率,Δa为裂纹变化长度,ΔN为循环区间,ai为第i次循环时裂纹长度,ai+1为第i+1次循环时裂纹长度,Ni为第i次循环周次,Ni+1为第i+1次循环周次;步骤2):获取基于单轴拉压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率模型:
其中,G0表示微观障碍尺度下第一周期内的最低扩展率;ΔWt为远场总循环应变能密度;i为第i种微观结构障碍,微观结构障碍种类的数量为n,A和m为根据式(2)拟合得到的材料常数;fi(Δdi)为阻力系数函数,公式如下:
其中,di对应第i种微观结构障碍的尺度大小,Δdi是裂纹尖端穿越前一微观障碍后超出部分的尺度大小,(di‑Δdi)则表示裂纹尖端与第i种微观障碍的距离大小,αi对应于与第i种微观结构障碍和试验数据相关的材料常数;由于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远场总循环应变能密度ΔWt相等,不考虑其影响,以一种微观结构障碍尺寸计算说明,式(2)模型进一步简化为:
其中,下标1表示第一种微观结构障碍尺寸;A1为根据式(2)拟合得到的材料常数;f1为第一种微观结构对应的阻力系数,Δd1是裂纹尖端穿越前一微观障碍后超出部分的尺度大小;把G0项移动至左侧,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从式(5)可知,
和log[a‑f1(Δd1)d1]呈线性关系;通过给定一系列的阻力系数函数中的α1值,以穷举法的方式计算试验数据下的
和log[a‑f1(Δd1)d1]的线性相关系数,找出最大线性相关系数时对应的α1值,即为所求α1值,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取参量A1和m1;步骤3):量化拉扭应力幅比对短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包括以下内容:获取多组不同应力幅比下对应的寿命增长比,以单轴拉压加载得到的疲劳寿命为基准,获得疲劳寿命分别与单轴拉压试样的疲劳寿命比值即为寿命增长比M;构造应力幅比效应函数:M(r)=KeAr (6)其中,K、A均为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的材料常数;相关参数K、A根据试验所得的寿命增长比M和应力幅比r,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具体的应力幅比效应函数;步骤4):在步骤2得到的单轴拉压载荷载荷作用短裂纹扩展率模型中引入应力幅比效应函数,得到包含拉扭应力幅比效应的短裂纹扩展率模型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1510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