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岩中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3526.8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8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穗岩土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学府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岩中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准备: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向基坑外围的布设一条闭合的平面导线,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轴线投点采用极坐标法,根据基坑外围闭合导线及基准点,投放各主轴线控制点,然后用全站仪引测出各条轴线,施工过程中,对导线、轴线基准控制点定期进行复测,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基岩中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方法,通过采用由旋挖钻机和冲击成孔钻机组成的组合挖槽机械,有效解决基岩中正常施工的成槽机无法施工的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后续放置钢筋笼的时候容易产生大量沉渣,整体操作较为便利,整体操作效率较高。 | ||
搜索关键词: | 基岩 地下连续墙 施工 基坑 施工过程 整体操作 外围 建筑施工技术 基准控制点 平面控制点 控制点 闭合 闭合导线 冲击成孔 平面导线 施工进度 施工效率 挖槽机械 旋挖钻机 有效解决 成槽机 钢筋笼 基准点 极坐标 全站仪 主轴线 布设 复测 钻机 沉渣 测量 投放 业主 便利 | ||
【主权项】:
1.一种基岩中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准备: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向基坑外围的布设一条闭合的平面导线,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轴线投点采用极坐标法,根据基坑外围闭合导线及基准点,投放各主轴线控制点,然后用全站仪引测出各条轴线,施工过程中,对导线、轴线基准控制点定期进行复测,特别是在基坑外围基准点可能因为连续墙位移而走动,挖土结束及底板浇筑完毕,必须根据业主提供的原点坐标对外围闭合导线、轴线基准控制点进行复核、调整,并在底板面布设轴线控制检测点;S2、导墙施工:导墙是保证连续墙精度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施工放线前做好技术交底,严格复核,保证定位放线准确,导墙施做时放宽50mm,是为了保证抓斗、钻头、钢筋笼及锁口箱进出较为顺利,为保证连续墙因为成槽精度而又不侵入车站建筑界限,同时保证内衬墙结构厚度,在放线时将连续墙中轴线向外偏移100mm,导墙上口高出地面140mm,以防止垃圾和雨水冲入导槽内污染或稀释泥浆,导墙开挖上方时,如果外侧上体能保持垂直自立时,则以上壁代替外模板,避免回填上,否则外侧设模板,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墙背用粘上夯填密实,防止地表水渗入槽内,引起槽段塌方,导墙施工完成后,在槽底铺上40mm厚50#水泥砂浆,在槽段未开挖前可作临时储浆或换浆沟用;S3、钢筋笼的制作:钢筋笼整体制作,整体起吊,钢筋笼加工时纵向钢筋采用对焊或机械连接,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连接采用点焊,桁架筋采用单面焊,长度不小于10d,接头位置要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焊接接头百分率不得大于50%,纵横向桁架筋相交处需点焊,钢筋笼四周0.5m范围内交点需全部点焊,搭接错位及接头检验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规范要求,钢筋保证平直,表面洁净无油污,内部交点50%点焊,钢筋笼桁架及钢筋笼吊点上下1m处需100%点焊;S4、泥浆的制备:新制泥浆配合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作调整,一般相对密度为1.06t/m3,由于材料性质的变动,每批新制的泥浆要对其性能,如粘度、相对密度、PH值、胶体等进行测试,符合技术要求的泥浆才允许使用,泥浆由泥浆搅拌机送入新浆池,再由新浆池流入循环浆池,在新浆池内静止24小时后,放入循环池,从循环池送入开挖槽段,从槽段中置换出来的泥浆流入沉淀池进行重力沉淀,重力沉淀16小时稳定后,用水泵抽走表面清稀部份浆水到循环池,并通过四层滤网过滤,将废渣排掉,余下的浆体再生重复利用,废浆由泥浆运输车弃置指定地点;S5、成槽施工:槽壁机挖槽前先钻直径800的导孔,用钻机从地面钻至岩面标高,钻完导孔后,用槽壁机进行挖槽,槽壁机上有垂直最小显示装置,当偏差大于1/500时,则进行纠偏工作,抓斗工作宽度2.7m,连续墙预埋工字钢槽段的开控长度为7.0米,一个标准槽段需要三幅抓才能完成,通过砂层时,挖槽速度不宜太快,对较硬的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抓斗刃切削不动,需进行钻或冲槽,单元槽段成槽,对一个槽段平面上从一端冲到另‑端,每冲0.5m厚的一层岩,用槽壁机清一次沉碴,这样可提高冲击效率,冲槽至设计底标高下0.1m,用槽壁机抓斗清完沉碴后即可换浆,使用旋挖钻机沿导墙施工圆孔,然后再用带长方形锤的冲击钻机将圆孔之间剩余的基岩进行冲孔施工,接着采用气举反循环法进行清除孔底沉渣,得到地下连续墙施工槽段;S6、成槽清理:在刷壁过程中槽段同时也在进行自然沉淀,待刷壁结束后开始清底工作,直至测锤碰实的感觉出现,表明槽底沉渣清理到位,钢筋笼下放完成后,混凝土浇筑之前,再次采用测锤对槽底沉渣进行检测,若槽底沉渣超出10cm,则采用正循环输送新浆入槽,控制槽底沉渣小于10cm,为提高接头处的抗渗及抗剪性能,在连续墙接头处对先行幅墙体接缝进行刷壁清洗,刷壁上下反复刷动至少8次,直到刷壁器上无泥为止后,继续采用刷壁器对接头刷壁2‑3次,彻底刷除接头沉渣,刷壁工具使用特制刷壁器,刷壁必须在清孔之前进行;S7、钢筋笼吊放:钢筋笼的起吊应用横吊梁或吊架,吊点布置和起吊方式要防止起吊时引起钢筋笼变形,起吊时不能使钢筋笼下端在地面上拖引,以防造成下端钢筋弯曲变形,为防止钢筋笼吊起后在空中摆动,应在钢筋笼下端系上拽引绳以人力操纵,插入钢筋笼时,最重要的是使钢筋笼对准单元槽段、垂直而又准确的插入槽内,钢筋笼进入槽内时,吊点中心必须对准槽段中心,然后徐徐下降,此时必须注意不要因起重臂摆动或其他影响而使钢筋笼产生横向摆动,造成槽壁坍塌;S8、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按水下混凝土灌注法进行,但在用导管开始灌注混凝土前为防止泥浆混入混凝土,可在导管内吊放一管塞,依靠灌入的混凝土压力将管内泥浆挤出,混凝土要连续灌注并测量混凝土灌注量及上升高度,所溢出的泥浆送回泥浆沉淀池,在同一槽段内同时使用两根导管灌注时,其间距不应大于3m,导管距槽段接头不宜大于1.5m,开始灌注时,导管底端距槽底不宜大于500mm,混凝土面应均匀上升,各导管处的混凝土表面的高差不宜大于0.5m,混凝土须在终凝前灌注完毕;S9、墙段接头处理:地下连续墙是由许多墙段拼组而成,为保持墙段之间连续施工,接头采用锁口管工艺,即在灌注槽段混凝土前,在槽段的端部预插一根直径和槽宽相等的钢管,即锁口管,待混凝土初凝后将钢管徐徐拔出,使端部形成半凹榫状接状,也有根据墙体结构受力需要而设置刚性接头的,以使先后两个墙段联成整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穗岩土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穗岩土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5352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