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15677.4 | 申请日: | 2019-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6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刚;袁筑宇;唐超;翟会军;周鑫;郭涛;罗睿;王蓉;张雪峰;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F27/20 | 分类号: | B21F27/20;E04C5/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包括步骤:一、悬挂第一层主筋并套设箍筋;二、箍筋与第一层主筋的固定;三、顶部支撑钢梁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的定位;四、剩余主筋的定位。本发明通过钢筋笼承重杆水平承托钢筋笼的第一层主筋和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的箍筋,利用支托座放置定位杆支托件,将定位杆放置在对应的两个定位杆支托件上,通过定位杆与箍筋的限位,进而定位主筋位置,使主筋间间距排布位置可靠准确,无需校对,通过抽出定位杆支托件使定位杆下落,定位杆取出简单省力、安全可靠,一个支撑定位机构与其正上方的限位通孔共用一根定位杆即可实现除第一层主筋外的其余主筋的定位,效率高,有效的缩短工期。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筑物 梁柱 钢筋 笼主筋 定位 机构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的主筋定位方法,所述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置的顶部支撑钢梁(9)、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顶部的钢筋笼承重杆(14)和多个沿顶部支撑钢梁(9)长度方向相平行设置在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底部的支撑定位机构,所述支撑定位机构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钢筋笼的一层主筋(17)搭设在钢筋笼承重杆(14)上,箍筋(16)套设在主筋(17)外,顶部支撑钢梁(9)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定位杆(8)穿过的限位通孔(10),每个顶部支撑钢梁(9)上的限位通孔(10)的数量与钢筋笼承重杆(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限位通孔(10)位于对应的钢筋笼承重杆(14)的正下方,顶部支撑钢梁(9)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10)的两侧安装有等高的上支托座(11),定位杆上支托件(12)放置在两个上支托座(11)上;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杆(1)和两个沿底部支撑杆(1)长度方向相对安装在底部支撑杆(1)上的竖向支撑件,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支撑件中的另一个竖向支撑件的顶部与两个顶部支撑钢梁(9)中的另一个顶部支撑钢梁(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支撑件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下支托座,所述竖向支撑件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杆(1)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与限位通孔(10)的宽度相等,所述间隙的数量与限位通孔(1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间隙位于对应的限位通孔(10)的正下方,所述下支托座包括安装在第一竖向支撑杆(2)上的第一下支托座(4)和安装在第二竖向支撑杆(3)上的第二下支托座(5),定位杆下支托件(6)放置在所述下支托座上,底部支撑杆(1)和钢筋笼承重杆(14)均与顶部支撑钢梁(9)垂直;其特征在于,该主筋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悬挂第一层主筋并套设箍筋:根据钢筋笼设计需求对钢筋笼中主筋由上至下进行横向排布,确定钢筋笼使用的箍筋(16)的数量和第一层主筋中主筋(17)的数量,将所需数量的箍筋(16)套设在第一层主筋外,将套设有箍筋(16)的第一层主筋吊装至定位机构上,使第一层主筋悬挂在多个钢筋笼承重杆(14)上,第一层主筋外套设的箍筋(16)伸入至相邻的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使相邻两个支撑定位机构之间的空间内容纳的箍筋(16)数量满足箍筋(16)在钢筋笼长度方向上排布的设计需求;步骤二、箍筋与第一层主筋的固定: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调整第一层主筋中各主筋(17)之间的间距,且保持每根主筋(17)平行于顶部支撑钢梁(9);根据钢筋笼中箍筋(16)的间距设计需求调整各箍筋(16)之间的间距,且保持主筋(17)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箍筋(16)所在的平面,在主筋(17)与箍筋(16)接触位置处将主筋(17)和箍筋(16)进行绑扎固定;步骤三、顶部支撑钢梁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的定位,过程如下:步骤301、在顶部支撑钢梁(9)的外侧壁上且位于限位通孔(10)的两侧由上至下安装多组等高的上支托座(11),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由上至下选择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被选的上支托座(11)上均放置定位杆上支托件(12),未被选取的上支托座(11)上无定位杆上支托件(12),限位通孔(10)两侧最底部的上支托座(11)上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的顶部高度高于限位通孔(10)的最低位高度;步骤302、在相对的两个限位通孔(10)中插入定位杆(8),使定位杆(8)与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上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相配合;步骤303、将主筋(17)插入箍筋(16)内且该层主筋中的主筋(17)均搭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8)上,将该层主筋中的各主筋(17)平移至与箍筋(16)接触,并与箍筋(16)进行绑扎定位;步骤304、待步骤303完成后,将定位杆(8)两端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从对应的上支托座(11)中抽出,定位杆(8)在限位通孔(10)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实现与该层主筋的分离,定位杆(8)垂直落入下方的定位杆上支托件(12)上;步骤305、多次循环步骤303至步骤304,直至完成由上至下所选相应高度的上支托座(11)上定位杆上支托件(12)与定位杆(8)的配合操作,并将定位杆(8)从限位通孔(10)中自由抽出,实现顶部支撑钢梁(9)所在高度范围内的主筋(17)的定位;步骤四、剩余主筋的定位,过程如下:步骤401、根据钢筋笼主筋间距的设计需求由上至下选择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被选的下支托座上均放置定位杆下支托件(6),未被选取的下支托座上无定位杆下支托件(6),竖向支撑件上最底部的下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的顶部高度高于第一竖向支撑杆(2)和第二竖向支撑杆(3)之间间隙的最低位高度;步骤402、在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水平插入定位杆(8),使定位杆(8)与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上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相配合;步骤403、将主筋(17)插入箍筋(16)内且该层主筋中的主筋(17)均搭在对应高度的定位杆(8)上,将该层主筋中的各主筋(17)平移至与箍筋(16)接触,并与箍筋(16)进行绑扎定位;步骤404、待步骤403完成后,将定位杆(8)两端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从对应的下支托座中抽出,定位杆(8)在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由于自重而自动下落,实现与该层主筋的分离,定位杆(8)垂直落入下方的定位杆下支托件(6)上;步骤405、多次循环步骤403至步骤404,直至完成由上至下所选相应高度的下支托座上定位杆下支托件(6)与定位杆(8)的配合操作,并将定位杆(8)从每个支撑定位机构中相对的两个间隙中自由抽出,实现剩余的主筋(17)的定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1567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