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重构混合超颖表面的光场动态调制和空间复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1604.7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6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黄玲玲;林泽萌;赵睿哲;魏群烁;王涌天;李晓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重构混合超颖表面的光场动态调制和空间复用方法,属于微纳光学和光束整形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实现光场动态调制和空间复用的混合可重构超颖表面是由具不同几何尺寸、不同对称轴排列的复合圆环阵列构成。通过改变复合圆环几何尺寸以及对称轴方位,使混合可重构超颖表面对出射光束的振幅和相位进行任意地调控。利用二维全波矢量计算得到不同模式的光场复振幅分布。根据所得不同模式的光场复振幅分布,编码确定复合圆环的几何尺寸以及方位角,从而生成相应混合可重构超颖表面结构阵列。通过调节相变材料的状态实现同一混合可重构超颖表面对入射光束的动态调控和空间复用。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重构 混合 表面 动态 调制 空间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可重构混合超颖表面的光场动态调制和空间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光场动态调制和空间复用的混合可重构超颖表面是由具不同几何尺寸、不同对称轴排列的复合圆环结构阵列构成;通过改变复合圆环结构几何尺寸以及对称轴方位,使混合可重构超颖表面对出射光束的振幅和相位进行任意地调控;利用二维全波矢量计算得到不同模式的光场复振幅分布;根据所得不同模式的光场复振幅分布,编码确定复合圆环结构的几何尺寸以及方位角,从而生成相应混合可重构超颖表面结构阵列;通过调节相变材料的状态实现同一混合可重构超颖表面对入射光束的动态调控和空间复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3160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