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排水明沟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1994.1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4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唐浩;李小东;唐维;袁永坤;许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夕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E02B11/00;E03F5/10;A01G22/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混凝土排水明沟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在现有水泥明沟的沟渠的入水口设置初级沉淀池,再对沟渠因地制宜分段设置微型稳定塘,然后在沟渠的底部沿径流水流向依次左右交替设置生物炭植生筐,最后在沟渠的侧壁裸露处分段挂设植物纤维生物网膜以达到污染净化效果。本发明不改变原有水泥明沟的结构,投资小且生态环境效益突出。本发明运用的植物纤维网膜、秸秆生物碳植生筐均由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制作而成,实现了农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并重复利用。此外,使用后的植物纤维生物网膜、秸秆生物碳植生筐和收割粉碎后的植物可以一起进行发酵处理,腐熟后成为品质优良的有机肥,直接就近施用于农田,培育土壤地力,无二次污染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沟渠 植物纤维 网膜 植生 秸秆生物 排水明沟 生态化 明沟 混凝土 农业固体废物 生态环境效益 初级沉淀池 农业废弃物 无二次污染 水泥 发酵处理 分段设置 交替设置 净化效果 土壤地力 重复利用 入水口 生物炭 水流向 稳定塘 资源化 有机肥 侧壁 腐熟 挂设 分段 径流 收割 改造 秸秆 裸露 农田 培育 污染 制作 投资 | ||
【主权项】:
1.一种混凝土排水明沟的生态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现有水泥明沟的沟渠的入水口设置初级沉淀池,再对沟渠因地制宜分段设置微型稳定塘,然后在沟渠的底部沿径流水流向依次左右交替设置生物炭植生筐,最后在沟渠的侧壁裸露处分段挂设植物纤维生物网膜以达到污染净化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夕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夕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1199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