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驱动系统结构与控制一体优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94733.3 | 申请日: | 2019-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5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任雪梅;曾添一;胡双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P29/00 | 分类号: | H02P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系统结构与控制一体优化方法,属于机电设计与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同时考虑了结构设计与控制设计,而不是二者单独设计。应用本发明,能够得到考虑结构在内的控制系统最优设计,从而提升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针对电机驱动系统要求较好动态性能的特点,本发明设计了固定时间收敛跟踪控制器。通过同时考虑结构参数优化与控制器参数优化,建立了电机驱动系统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性能指标,通过嵌套式优化方法与果蝇优化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策略,得到了系统的全局最优设计参数,从而提升了控制性能,也为实际系统搭建提供了参考依据。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驱动 系统 结构 控制 一体 优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与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电机驱动系统模型及其简化模型的建立;电机驱动系统模型如下:
其中θm和θL分别为驱动电机位置和负载位置;Jm和JL分别为电机和负载的转动惯量;bm和bL分别为电机端和负载端的粘滞摩擦系数;u为系统控制输入;
为传动力矩并且有如下形式:
其中k为扭转系数;c为阻尼系数;Δ=θm‑θL;f(·)为齿隙引起的非线性,并且由死区非线性代表:
其中δ为齿隙宽度;为方便控制器设计,假设齿轮箱两端力矩为线性关系,得到如下简化模型:
其中n为传动比系数;本发明针对电机模型(4),设计能够固定时间收敛的负载跟踪控制器;同时,考虑结构参数会对控制性能产生影响,提出了基于固定时间控制器的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步骤2,固定时间跟踪控制器设计选取系统状态变量
式(4)写为
则本步骤设计探究的问题为:设计系统式(5)的固定时间跟踪控制器u,使系统输出y=x1在固定时间内跟踪期望轨迹yd;下面为本发明的电机驱动系统的跟踪控制器设计步骤:定义电机驱动系统负载跟踪误差:et=y‑yd (6)电机驱动系统跟踪控制器设计如下:
其中k1,k2,k3和k4为控制器系数;ξ1,ξ2,ξ3和ξ4为指数系数;σ1=et;符号函数sgn(·)定义为
且设计趋近律![]()
跟踪误差收敛时间Tc有如下形式:Tc≤max{Tc1,Tc2} (11)其中
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跟踪控制器,能够使电机驱动系统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对参考信号的跟踪;并且,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步骤3,结构/控制一体化性能指标设计;经过步骤2的控制器设计,能够得到电机驱动系统的跟踪控制器,即式(7);在步骤2的基础上,本步骤对跟踪控制器参数k1,k2,k3和k4以及系统结构参数JL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提出电机驱动系统在满足控制性能指标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所能驱动的最大负载;本发明提出结构性能指标:
以及控制性能指标
综合式(13)所示的结构性能指标和式(14)所示的控制性能指标,本发明设计电机驱动系统的一体化性能指标如下:
其中ρj和ρk分别为结构优化和控制优化的权重系数;在本设计中,去权重系数ρj=ρk=1;实际应用本发明过程中,根据系统不同需要调整权重系数取值:如果寻求驱动尽可能大的负载,则适当选取ρj>ρk;如果更加注重系统的控制性能,则选取ρj<ρk;选取不同的权重系数,会得到不同的优化结果;步骤4设计嵌套优化结构步骤3中得到了一体化性能指标函数,即式(15);由于直接求解一体化目标函数式(15),本发明设计了嵌套优化结构如下:外优化环:
内优化环:
在内环优化过程中,采用果蝇优化算法对内环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随机初始果蝇群体位置X0,Y0,并添加果蝇个体搜寻食物的随机方向与距离:
其中Rv为随机的搜索距离;然后计算新位置的味道浓浓度判定值κi:
其中Di为当前位置与原点之间距离,并有
将κi代入适应度函数,并求出果蝇个体位置的味道浓度,并找出浓度最大的个体bs,并更新果蝇群体位置:
重复式(18)~式(20)过程,得到优化结果;本步骤中,外优化换的结构优化问题为单优化变量的凸优化问题,通过MATLAB中凸优化工具箱进行求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9473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水泵系统
- 下一篇:电机控制器及其主动短路电路和方法





